《現代日本》
克里斯托弗·戈托
作者是荷蘭萊頓大學專攻現代日本研究的專家。現代日本主要指明治維新之后,打開國門的日本。本書主要探索了現代日本的經濟,政治和社會。
01
經濟
日本在經過長時間的閉關鎖國政策后,國家經濟,軍事水平均相當落后。當美國的堅船厲炮打開日本的國門,日本與同時代的中國一樣,被迫簽訂了不平等條約,淪為半殖民地狀態。
明治維新是在維護本國利益,保衛名族人民的需求下進行的。日本迫切的需要使自己完成現代化。細致入微的日本人建立了自己的海軍學院,全盤接受英國教育,甚至連建筑風格,材料,飲食習慣都統統模仿。
監于日本擁有普及的基礎教育,完善的交通網絡,以及適宜的政治環境,日本的現代化進程快速而穩健,不僅復制了西方的現代過成果,甚至超越了它昔日的老師。
作為第一個完成現代化的非西方國家,日本經濟空前繁榮,但物質的極大豐富卻帶來了精神上的相對空虛。
02
政治
日本的政治可以以二戰為界限分為兩個部分。前一部分的日本是完全自治,因為國土地理位置的限制,與外界其他國家的聯系肯定不如大陸國家,長期的自我孤立使日本的政治體制單一。后一部分是在二戰結束后,美國接手日本的戰后改造,漸漸依附美國,在國際事務上成為美國的應聲蟲,國內政治也充滿了美國的影子。
戰前日本在神化的天皇統治下,擁有絕對的信仰,戰后的日本天皇被迫拉下神壇,全體國民失去了精神領袖,一味的依賴養父美國,使日本政治上缺乏自主性和獨立性。
03
社會
在全盤西化的大環境下,日本經濟的飛速增長一方面給國家帶來極大的利益和鼓舞,另一方面讓整個社會陷入了極度得迷茫。如果接著這樣西化的速度,若干年后,日本還存在嗎?與其說是日本,是不是應該算第二個美國?名族認同感在哪里?日本的靈魂在哪里?
日本社會再次陷入集體的思考?什么才是日本?
于是日本由文人界開始,發起了日本本質的探討,很多傳統文化,手藝,服飾再次被關注和提倡。
把日本看做一個人,在繁華的都市里,漸漸迷失自我,而是被社會的浪潮推動寫被迫向前,面對現代化下快節奏的生活帶來的弊端,后現代化日益崛起。社會在沉思,個人也在反省。
04
在關于日本對二戰的道歉是否真誠這個問題上,有個有趣的論點:一是陰謀論,日本及其支持者認為不接受日本的道歉是因為它的領國可以以此獲得更多的現實利益;二是日本之所以無法真誠的道歉是因為日本作為一個迷失自我的集體,缺乏獨立的健全人格,沒有自我意識導致日本無法為自己的歷史承擔相應的責任。
其實無論哪個論點,都只是在為日本開脫罷了。即便是日本真的還沒有找尋到獨立的主體意識來為自己的過去負責,那也不應該因為它不健全的人格抹殺它的罪行。即便是精神病人,也不能逃脫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