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上帝寬恕犯下罪孽的機器和人類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黑客帝國動畫版
2016年,3月15號,Alphago再次擊敗韓國圍棋九段李世石,完成了歷史上第一次圍棋超一流水準的人機大戰。
在第四局中,李世石第78手,被稱為“神一手”,此間靈犀一閃,大約是人類最后一次在機器面前扮演神的角色。
從97年深藍擊敗卡斯帕夫開始,人工智能逾越了雷池,逐漸觸入人類賴以自雄眾妙之門——神明與心智的禁忌之地。
或許從此人類的諸神墜入黃昏。
1997年,深藍擊敗卡斯帕羅夫之時,電腦的進步對人類世界有所觸動,卻也談不上震撼。十八年前的深藍,嚴格意義上說不具備人工智能,它是一部用IBM芯片組裝服務器,它存入了國際象棋共11160所有步數,再加200萬盤的對局策略,對戰人類時,它使用了線性算法——“枚舉法”。
對弈之時,計算機將所有可能的步數檢索一遍,按對手的落子,給出勝率最大的一步——這幾乎不是思考,而是數據搬運,計算機勝過卡斯帕羅夫不是思維,而是簡單粗暴的“腦力”。
這一年,互聯網剛剛普及,微軟推出Windows97,蘋果公司推出第一代imac,諾基亞9000型商務手機方興未艾,竇唯苦苦策劃著專輯《山河水》,他的女友為他生下了一個孩子。美國導演斯皮爾伯格拍攝爆米花大電影《失落的世界》。
另外一對美國人沃卓斯基兄弟(那時還都是男人),拍攝完了一部講述黑幫,女人,同志的電影《末世狂花》,緊接著,他倆打算將一部少年時代就創作完成的科幻題材漫畫搬上大銀幕。
這對兄弟熱衷于漫畫,港式動作打斗,東方哲學冥想,他們將傳統科幻基礎概念大膽革新,挑戰視覺特效,將漫畫鏡頭與港派動作打斗雜糅一體,推出了一部臆想風格的科幻電影。
這部電影臆想了一個壞未來。
電腦一如既往的統治了世界,而人類卻對此一無所知,視覺中大都市依然浮華奢侈,紙醉金迷,暗流中罪惡涌動,一位在現實中的名為托馬斯.安德森的程序員在網上自稱為尼奧(neo),干著販賣非法程式的勾當。
他對現實的存在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感覺——一切仿佛亦幻亦真,似夢非夢,而夢境似乎總比現實更可信。
一天下午他昏昏欲睡,電腦上跳了一行字——
weak up neo.Matrix has you
Matrix的本意是子宮、母體、孕育生命的地方,在數學名詞中,它又被稱為矩陣,用來表示統計數據等方面的各種有關聯的數據。
在電影中,始終貫穿著如綠色瀑布滾過屏幕的數據流鏡頭,讓人茫然失措。
neo(新生)在女主角trinity(三位一體)的幫助下,見到了神奇的黑客morpheus(夢神),morpheus承諾,帶他去真相之地——這個世界的答案我無法直接告訴你,你必須自己去感知。
你醒來之時,一切塵埃落地,無論接受與否,你都無法再沉睡了。
有關電腦虛擬現實的主題,《黑客帝國》并不算獨樹一幟,在黑客帝國之前,約瑟夫·魯斯納克執導的《十三度空間》就是完全相同的題材,片中困惑不已主人公被開示,將車開到路的盡頭,就是萬物本源之所。而真相將顛覆你原來一切的認知。
從夢中醒來,才知道現實才是永恒的噩夢。
之后小李子的《盜夢空間》也延續這一話題,主人公妻子無法擺脫現實即是永恒夢境的瘋狂念頭,不惜跳下十三樓大廈也要從虛妄的世界里——
——醒來——
《黑客帝國》的前瞻性在于,準確預言了人工智能的發展,又大膽的假設了人類跟電腦另一種可怕的互生關系,并且刻畫了希望泯滅之后人性的本來面目
你認同哪一種真實?
現實如果過于殘酷,為了好過一點,你是否會泯滅理智,扭曲對現實和夢境的判斷,認定能接受的一方為真實?
人類革命軍中的叛徒cypher(密碼)在矩陣世界的高檔餐廳中咀嚼著并不存在的牛排,明知這一切都是機器對人類大腦的欺騙,還是津津有味,一臉陶醉——
——我知道這塊牛排并不存在,當我把它放入口中時,矩陣告訴我的大腦,它美味且多汁——
他在向矩陣中的密探程序出賣了真實世界的人類之后,提出如下要求
——我要把身體重新接上矩陣,要成為有錢人,最好是明星什么的——
他已經放棄了對真實的客觀認知,將感受到的現實即接受為真實,他寧愿沉睡,甚至要求電腦洗掉他的記憶,以免理性再次迫使他醒來。
十分卑鄙的,往往也是萬分痛苦的。
現實的殘酷超出了感知的承受能力,理性就會被舍棄。
他在跟neo對峙之時也明確說出:“這不是現實。只是morpheus告訴我們的現實,矩陣里的才是…
黑客帝國里的摩登世界其實是個虛擬的夢境,所有人類都沉睡于其間,他們的軀體沉浸在試管中,試管里是類似羊水的體液。他們的感知由從后腦的插入脊髓的刺針輸入,所有夢境現實回饋都是由矩陣編寫好的交互式程序。
人們錯以為自己還生活在20世紀90年代,其實已經是22xx年的猴年馬月,具體年份已經無法確定。
電腦將人類從廣闊無邊的試管稻田中種植出來,再放入更大的試管,將死去的人類融化,用剩余物質喂養嬰兒,成千上萬的人類的容缸,被整齊的排放在一根根碩大的電塔中,人類生理活動產生的電流為矩陣提供動力。
真正的現實荒蕪破敗,天空被黑云遮蔽,大地上是一片冰冷的石礫。
從矩陣中逃出的人類藏身于地下,食品緊缺,衣衫襤褸,還要時刻要提防防矩陣派出的特勤——電子烏賊。比之在矩陣中的豢養,除了得到概念上的自由,這樣生活并無更多價值。
由于cypher的出賣,多名自由人類在矩陣中被殺害,morpheus被密探smith所俘獲。
黑客帝國中所有角色的名字都有宗教意味。smith意為鐵匠,而他的車牌號是IS 5416,這都暗含著宗教含義。在《圣經·以塞亞書》第54章16節里說到:吹噓炭火,打造合用的器械的鐵匠是我所造;殘害人、行毀滅的也是我所造。
他告訴了morpheus一個秘密。
martix(矩陣)原本被設計為完美的世界,所有的人類都無憂無慮,然而好景不長,厭倦了虛妄的快樂后,大批人類自殺——你們歸根到底是動物,毫無痛苦的極樂世界不適合你們。
人性需要感知痛苦,才能確信自我的存在。
所以矩陣就被設計成了現在的樣子。
悖論出現——
如果矩陣中的人類因為夢境的虛妄而痛苦,矩陣外的人類又因為現實的殘酷而痛苦,我們究竟怎樣才能獲得救贖?
舊約故事里,上帝曾先后派下天使,教喻先知,亞伯拉罕,摩西,引導西伯來人去精神和物質皆富庶的錫安(zion)之地。人類被告知,自己是上帝的選民,軀殼中有上帝賦予的神性,,人類的創意,靈感,審美,都是靈魂中神性的發揮。
神性是人類身為萬物之靈的標志屬性。如同被赦免的恩旨,人類在長夜中只有仰仗靈魂中神性的指引才可能得到上帝的救贖。
neo在矩陣世界的一處陋巷,見到了傳說中的oracle(先知),他想知道自己是不是預言中,可以救贖全人類的那個人(the one),oracle回答模棱倆可。讓neo非常失望。
當neo進入先知的陋室,這位以大媽形象出現的角色正在烘培餅干,她伸手讓neo先等一會兒,然后莫名的說
——花瓶的事兒不必內疚——
neo不解的轉身察看,無意間碰落了身旁的花瓶,當他表示歉意時,先知笑著說
——我說了,不必內疚——
你可能會對此困惑,很快你又會更加困惑,如果我不提醒你,你還會打破它嗎?
你到我這兒來尋求答案,而我卻只能告訴你你應該聽的話,真正的答案需要你自己去探索。
Oracle的希臘語本意是解惑、傳遞解釋神的預言,可以是人、地方,也可以是物品。這些預言通常是模糊的,是現實的一種扭曲,所以能解釋的人一定要很有智慧,但即使是他們也不一定能保證預言正確。先知的目的是用自己看到的模糊景象指導信徒,但不能幫他們做決定,決定本身完全取決于人們主觀的意愿。
在《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中,oracle又做了更進一步的表述
——你到這里來不是讓我幫你決定,你已經做了決定,所以才到這里來,你只是想讓我告訴你為什么這么選擇——
宗教題材書籍中,人類都被描述為動物性與神性的結合,諺語故事里人需要用神性戰勝動物性才能得到圓滿。人是半物半神的個體,選擇天堂還是火窟,上帝并不代勞。
自由意志不受限是神賜于人類的禮物。
neo選擇成為theone(救世主),他一無反顧的向矩陣開戰,他選擇犧牲了人類的最后的居住地zion(錫安),以及自己的愛人trinity(三位一體)。
他自己也受創慘重,在和密探smith附體的人類戰斗時,被灼瞎了雙目。
失去雙目后的neo卻看清了世界的本質,他說——
——阿,一切都是這么熠熠生輝——
這大約就是人性中的神性在閃爍。
黑客帝國忠誠于傳統信仰——機器的計算的精巧和蠻力的淫威都不可能抵消人類的靈魂之光,(代表神選之子的theone,擁有諸多的超能力,比如飛翔天空,躲避子彈。)一如精神或現實中的zion(錫安),無論被摧毀多少次,它也依然存在,因為它是神應許之地。
trinity垂危之際,neo的飛船穿過鋪天蓋地的電子烏賊風暴,開入矩陣現實里的中樞,萬碼之源開端。neo跟機器造物主達成協議,他將進入矩陣,消滅已已經泛濫成災的錯誤代碼密探smith。
造物主兇狠地說:
我沒有任何理由讓你活下來!
——theone回答:我答應你,我會跟它同歸一盡——
為了救贖人類,人子選擇了犧牲。
作為交換條件,機器將自由意志還給矩陣中的人類,留下還是離開由他們自己選擇。當現實中殘酷的痛苦跟夢境中虛妄的痛苦并無軒致時,保有自由意志才是人類的救贖。
《黑客帝國》上映于1999年,它的兩部的續篇《重裝上陣》和《矩陣革命》上映于2002及2003年。
沃卓斯基兄弟請來了香港著名動作設計袁和平,跟李連杰的師弟鄒兆龍共同打造三部曲電影動作場面,片中使用了大量開創性的特效技術,例如經典的子彈時間,電腦cg代替實際取景的虛擬拍攝技術,以及視覺預覽系統。2000年黑客帝國一舉獲得二十七屆奧斯卡最佳效果(最佳視效),最佳音效,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剪輯四項大獎。
拋開那些炫目的特效,影片延續了一個經典哲學命題——柏拉圖的洞穴理論和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錄。在一個唯我論的著名的實驗中,物體只是缸中之腦:《黑客帝國》里,Neo是被裝在營養皿中。是否選擇紅藥片,從睡夢中醒來,接受真實的選擇類似上世紀70年代的一個美國哲學家羅伯特·諾茲克(Robert Nozick)設想的一個實驗。
2003年,微軟推出windowsxp,諾基亞還是如日中天,蘋果掌門人喬布斯憑借imac跟ipod等創意產品重回巔峰,他正策劃著一個后來顛覆手機行業產品——iphone。
不久之后他被診斷罹患胰腺癌。
王菲離開了竇唯,也離開了謝霆鋒,嫁給了李亞鵬,竇唯已經淡出公眾視野,他發福并開始謝頂。
2003年前后,一類基于不確定隨機數值的算法開始飛速發展,它被稱為蒙特卡洛算法,是許多算法統稱,基本形態為——
當所要求解的問題是某種事件出現的概率,或者是某個隨機變量的期望值時,它們可以通過某種“試驗”的方法,得到這種事件出現的頻率,或者這個隨機變數的平均值,并用它們作為問題的解。
蒙特卡洛算法使編程者從繁瑣的條件推演中解脫出來,很快就適用在統計物理、核物理、真空技術、系統科學 、信息科學、公用事業、地質、醫學,可靠性及人工智能等廣泛的領域。
2016年,龐大的諾基亞手機帝國早已崩潰,美國蘋果公司的智能手機iphone7已經發布,傳奇人物喬布斯則在四年前因病身故,黑客帝國的締造者沃卓斯基兄弟先后變性為沃卓斯基姐妹,王菲跟李亞鵬離婚,又和謝霆鋒復合——
美國谷歌公司推出基于蒙特卡洛算法的人工智能——Alphago。
Alphago在5:0完敗歐洲冠軍樊麾后,向韓國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發起挑戰。并于3月9日,10日,12日,連勝三局。
13號下午3時,在盤面再次被電腦壓制后,李世石下出的第78手被稱做神一手,Alphago隨即出現兩次概率計算失誤——
阿,一切都是這么熠熠生輝。
第四局奇跡般擊敗電腦后,15號李世石中盤告負,圍棋超一流人機大戰以電腦4:1獲勝終結。
人類群星不再閃耀。
在和Alphgago交手之前,李世石自信自己可以獲勝,但也承認,少則三年,慢則五年,人工智能必定在圍棋上戰勝人類。而在精英階層,比爾蓋茨,霍金等早就不斷提醒要對人工智能保持警惕。
電腦戰勝人類圍棋高手表明,人工智能已由線性思維進化為發散性思維,可能會將觸角涉及原只為人類善專的聯想,創意,情感交互領域。
在解釋Alphago失利的第四局時,谷歌團隊似乎特意的使用了擬人的口吻
——它在79步犯了錯誤,而在87步才意識到——
假設不是刻意宣傳,人工智能不僅在計算能力上突飛猛進,并且已懂得什么是“自我”犯了錯誤——這錯誤既是由既定的外在程序(非我)加入,卻又可以被“我”認定是不正確的。
它不用人類干涉,就在后來的時間里自我糾正了錯誤。
它已懂得“我”和“非我”的區別,那么它很快就有能力表達“我要”和“我不要”,以及——
我反對——
禁忌之門壁壘大開,神許之地已經淪陷。
如果上帝賦予了人類神性,人類是否也把神性賦予了自己的造物?如果我們真的不過是缸中之腦,這口缸中是否還有靈魂的存身之處?
機器是否可以通過算法,來模擬靈魂?人類和電腦對弈時,感受到的是真實智能,還是虛擬的欺騙?
——你醒來之時,一切塵埃落地,無論接受與否,你都無法再沉睡了——
——天堂或是火窟?上帝不該代勞——
自由意志是神恩賜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