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河西走廊一日
? ? ? ? 河西走廊東起甘肅烏鞘嶺,西至新疆星星峽以東,南有祁連山,北有合黎山、龍首山等山脈,全長約1000公里,寬約數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不等,狹長且直,形如走廊,為狹長形堆積平原,是連接中國內陸與西域的重要通道,是兵家必爭之地,因地處黃河以西,被稱為“河西走廊”。
? ? ? 從小就對河西走廊充滿了景仰和向往,因為那里的一串兒地名,是與英雄、悲壯、金戈鐵馬、大漠孤煙聯系在一起的。比如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嘉峪關。西漢初年,匈奴不斷侵犯,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收復河西地區后,初設武威、酒泉二郡,后增設張掖、敦煌二郡,史稱“河西四郡”。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進軍河西,打到小月氏,大敗匈奴,把匈奴殘部驅逐到玉門關外,武帝賜酒犒賞有功將士,酒多人少,霍去病便將酒倒入泉水之中與大家共飲,這個地方便被后世稱作“酒泉”。為顯示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西漢政府在原休屠王領地置武威郡。而張掖,則是以“張中國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
? ? ? 西魏廢帝三年(554年),因張掖境內有甘泉,改張掖為甘州。隋仁壽二年(602年),始置肅州,領福祿(酒泉)縣,從甘州分出。甘肅之名,即來源于甘、肅二州。與甘州有關的詩詞,莫過于柳永的《八聲甘州》,但《八聲甘州》是詞牌名,源于唐代邊塞曲,包括柳永、蘇軾、辛棄疾在內,很多人寫《八聲甘州》,其內容其實與甘州并無關系,不過這實際上進一步擴大了甘州在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影響力。柳永是這樣寫的:“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 ? ? ? 按照九州的劃分,河西走廊屬于雍州之地。西漢元朔三年(前126年),漢武帝以其土地寒涼故也,改雍州為涼州,為十三州之一,領河西諸地,轄武威郡、酒泉郡、金城郡、敦煌郡、隴西郡、漢陽郡、武都郡、安定郡、北地郡、張掖郡、張掖屬國、居延屬國,涼州刺史是西漢最重要的幾個刺史之一。與涼州有關的詩詞,最著名的有兩首《涼州詞》,按照年代,王翰所作的一首較早:“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另一首則為王之渙所作:“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兩首詩皆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可惜涼州地名今已不用。
? ? ? ? 但河西走廊上,更多的是一些寂寂無名的地方,比如長城驛,高臺,山丹,永昌,瓜州。
? ? ? ? 這次由于行程原因,并沒有從烏鞘嶺進入河西走廊。從永泰縣沿定武高速,待拐到連霍高速時,已是深夜。導游原定的是金昌的賓館,待進入甘肅后才發現遠離連霍高速,而我們在金昌并無其他活動,于是退掉,改訂永昌縣的賓館。但沒想到,新的賓館并沒有定在連霍高速旁邊的永昌縣城,而是定在了河西堡鎮,在連霍高速以北還有30公里左右,加上往返,要多跑60公里的距離。
? ? ? ? 河西堡雖然只是個鎮,卻非同一般。它位于永昌縣城和金昌市之間,轄區內既有甘肅電投永昌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金化集團公司、金鐵集團公司、金泥集團公司、甕福公司等一批大中型生產企業,又有金昌火車站、金昌汽車運輸公司、河西鹽業分公司等運輸流通企業,是電力、化工、鋼鐵、建材基地和河西走廊最大的物資集散地。
? ? ? 早7點出發,抬頭可見龍首山,其硫化銅鎳礦世界著名,鎳儲量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同時伴有10多種金屬和貴金屬。山的那頭,就是甘肅省唯一進入世界500強企業的金川集團。歷史上,龍首山是河西漢民族政權與漠北少數民族政權的分界線。
? ? ? ? 7點33分左右抵達永昌立交,彼時離嘉峪關還有406公里,離敦煌還有814公里。真是不到河西走廊,體會不到甘肅的長度;不到西部,不知道中國疆域的遼闊。永昌縣城南部,是是連綿不斷的祁連山,本來想著能看到層巒疊嶂的大山,但失望的是,眼前的山只有一層,而且不高。高速公路北面也有一道山,東西走向,離高速公路近一些,但山上似乎沒有任何植被。
? ? ? ? 8點6分,走到黃毛坡,這里基本上是河西走廊最窄處,南北都是山,北邊還有防石頭掉落專門壘砌的墻,兩邊風力發電機林立,看來這里是風口。但此刻,沒有一個風力發電機的葉片在轉動。初升的陽光撒在山體上,仿佛一座座青銅雕塑。繼續西行,在短暫的兩山夾峙之后,兩側山脈突然漸漸退去,左側突然出現一座大山,巍峨高大,植被密布,與剛才看到的荒山迥然不同,這就是著名的焉支山。
? ? ? ? 漢樂府收錄有《匈奴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十道志》曰:“焉支、祁連二山,皆美水草。匈奴失之,乃作此歌。”《漢書》曰:“元狩二年春,霍去病將萬騎出隴西,討匈奴,過焉支山千有余里。其夏,又攻祁連山,捕首虜甚多。”焉支山下,水草豐美,有占地面積2195平方公里的山丹軍馬場。當地人戲稱,霍去病是山丹軍馬場的第一任場長。的確,在漢帝國占據了河西走廊后,這里設立了軍馬場。生長在高原地區的馬匹,其素質和戰斗力,遠超平原馬匹。山丹軍馬場的規模原為世界第二,在前蘇聯頓河馬場解散后,榮登世界第一的位置。
? ? 8點10分左右,汽車就駛出了河西走廊的最窄口,兩邊開始開闊,風力發電機也不見了。太陽透過白云撒在南部的祁連山上,構成一副金黃與暗黑相間的絕美畫卷,在視野里鋪展開來。
? ? ? ? 8點22分,南部的焉支山突然斷崖式戛然而止,前面再也無山。北邊的山也似乎突然間北撤幾十公里,前路一片蒼莽。原來這就是河西走廊的咽喉之地吧。查看是哪里,地圖沒有標注地名,太荒涼了。
? ? ? ? 河西走廊這么窄,鐵路應當和公路并行,奇怪的是,一路過來,竟然沒看到火車。右邊出現連綿不斷的古長城,一條線,幾十公里長,間或有烽火臺,墻不高,估計兩米五左右,前有壕溝,間或有取土坑。車上有人說,這是明長城,但看風化的程度,似乎更像漢長城。上網查了一下,山丹縣有漢長城和明長城,均為東西走向,漢長城在北側,明長城在其里,相距10—80米之間,平行延伸。看來,這里有兩道長城防線。
? ? ? 8點50左右抵達長城驛服務區,之前公路已貼近長城,拐角的烽火臺靠近服務區。司機下車就往長城跑,說來了三趟啦,還沒到跟前看過長城。我也想去看看,這邊的高速公路不太正規,緊挨服務區竟然有一個飯店,一看就不是服務區的設施,但竟然建在和高速公邊上,且沒有任何隔離。拐過這個飯店,離烽火臺還有200米左右,但要想過去,得逆行走應急車道。于是放棄。目測烽火臺高10米左右,這樣算的話,城墻也要有5米,遠比剛才在急駛而過的車上看得雄偉。
? ? ? ? 藍天白云,視野蒼茫,很適合拍照。
? ? ? ? ? 沿連霍高速繼續前行,10點20分左右,左邊山分出兩層,近處的山是赭褐色的,遠處的山絕大部分是青褐色的,山頭有雪。右邊的農田里晾曬這大片金黃色的玉米。藍色的天空,褐色的山脈,白色的山頭,金色的玉米,孤獨的長路,此時,如果用無人機拍下一張照片,那必將是壯美瑰麗的一幅。置身其間,有一種說不出的驚喜。
? ? ? ? 10點40分,到臨澤,南部的山很奇怪,從山腳平地到半山腰很平緩,宛如河灘地。但半山腰以上,以某一水平線為界,以上部分突然溝壑縱橫、怪石嶙峋,差距之大,判若兩山。也許遠古時代,分界面以下,歷經了很多年的湖泊大海?
? ? ? 此刻,右側出現高鐵,左側出現普通鐵路,一列貨運列車正在與我們同向西行。高山、列車、荒原,構成一副壯麗畫卷,我忍不住拍了一張照片。由于汽車在行進中,效果當然不會太好。我們的時速穩定在85公里左右,相比而言,列車跑的很慢,一會兒就被甩在后面。
? ? ? ? 11點,進高臺服務區,高臺是西路軍傷心之地,紅五軍在此全軍覆沒,軍長董振堂自殺后,被馬家軍梟首示眾,慘不忍睹。11點15分,離開高臺服務區,此時距離嘉峪關城樓還有158公里。往西南看,遠處有連綿的雪山,是海拔5400多米的祁連山。與剛才不同的是,山頂的白雪或冰川不再是星星點點,而是連成一片,巍峨壯觀。這是今天一路看雪山風景最好的一段。遙想西路軍當年,孤軍深入,固守高臺,群眾基礎差,缺糧少藥,沒有武器和人員補給,北邊是荒漠,南邊是難以逾越的雪山,又逢寒冬臘月,身陷絕境,其艱苦卓絕,著實令人敬佩。
? ? ? 11點40左右,左邊山頂的白雪變成間或一塊或一條,不如剛從那樣連綿不絕了。
? ? ? ? 12點,進入酒泉,左邊的雪山似乎要張開歡迎的臂膀,山脊平緩向下。恍惚中,我覺得棄車而上,緣山脊而上,似乎不久就能到達那白雪皚皚的山頂。但我知道,那將是很困難的一段路途。不知道此情此景,是否有人產生過和我一樣的想法。也不知道,是否有人沿著我看到的路線攀登到了雪山頂。其實,美麗的風景背后,往往暗藏兇險。對一般人而言,只可神游,不可身體力行。
? ? ? ? 看這里的衛星地圖,才準確地了解什么是沖積扇。祁連山北麓,沿河西走廊有很多沖積扇,雖然從地圖上看寸草不生,其實現在已是綠色盈野,大概百分之三、四十的地面被一種草覆蓋,我猜是苜蓿,后來才知道更可能是駱駝刺。然而盡管如此,植被并沒有被完全覆蓋,大地還是像斑禿的中年男子。希望再經過幾十年持續不斷的水土保持治理,這里的生態能夠更好。其實河西走廊的環境是很脆弱的,薄薄的土層下面,就是礫石,植物難以扎根生長。而且地表一但被破壞,生態將很難恢復。
? ? ? ? 12點40分,進嘉峪關。南邊的雪山連綿不絕,雪線也低于最高峰不少,煞是壯觀。看了一下地圖,雪山的那一面叫格爾木,不過,不是青海的格爾木,而是張掖肅南的格爾木,有意思。兩個格爾木之間,公路距離是987公里,但直線距離不會超過500公里,連綿的雪山,拉長了兩兄弟握手的距離。
? ? ? ? 游嘉峪關,今晚還要趕到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