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我的職業(yè)習慣

題記:這篇文章完全是因為清純老師在她的公號里寫了 自己的咨詢師之路,收到啟發(fā)而寫成的,寫完之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挺牛叉的,竊喜!

我的職業(yè)習慣,之前我并沒有好好梳理過這些,處理找工作的時候,今天大概的數理了一下,我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挺厲害,是個蒸蒸日上的好青年,哦,不,中年。

我從來不簡簡單單只做一件事,最初是因為我的精力足夠,而且其他的技能也是自己想發(fā)展的,這樣的話,算是同時進行了兩件事。(我嘗試過進行更多的事情,比如學生時代進很多社團,但是發(fā)現(xiàn)貪心嚼不爛,任何收獲首先是付出了時間和精力,所以研究生開始,我就同時兼顧兩件事。當然,不可能只有兩件事,人的欲望也是時不時收到資訊的誘惑,于是工作的時候我企圖開啟多方面的學習,英語啊,心理啊,書法啊,還有時間管理啊等等,結果證明,把自己的精力分散學習并不會得到好結果。所以,精簡到兩項是必要的)

一、以本職工作為中心

什么是工作需要的?大概可以以始為終,想想,你做的很好,需要什么能力?比如,做初中教師時,需老師了解每個學生學習優(yōu)劣,性格不同。我就開始為每位學生建立檔案,仔細記錄學生每次課、每次考試的狀況,大概記錄一些學生的性格習慣等,由此,對于學生細節(jié)的記憶力以及觀察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而這種觀察能力很好的輔助了我幼兒教師的工作——兒童觀察啊。再比如,做初中教師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狀況很多不是方法問題,不是訓練不足的問題,是情緒問題,是人際關系問題。所以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去學習心理學,當然那個時候我自己也需要。所以這又為后來發(fā)現(xiàn)華德福順利進入華德福,順利做兒童觀察,做了很好的準備工作。

我還有一個習慣就是優(yōu)化流程。比如,第一次做的事,做完仔細思考,哪里該保留,哪里該改進,我相信任何一門工作都是由幾個步驟組合而成,步驟之間如何對接,一定有一個最優(yōu)的范圍。比如幼兒園主課的準備,什么時間看孩子,什么時間準備物資,我有自己的時間表。比如幼兒園新教師的工作入門,當我熟悉時,就把自己的經驗全部記錄成冊,然后留給需要的同事。再比如,去一個新地方,我會下意識的摸索最優(yōu)路線,哪個門口有電梯,哪個門口換乘最方便。

這些都保證自己工作時比較順暢。

二、說一些必要的輔助技能。有些是細水長流的,有些是短期速成的。

1,細水長流類,比如,寫作,個人管理系統(tǒng)。寫作是我一直鐘愛的,大學起一直寫日記,于我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情緒調節(jié)工具。一直到現(xiàn)在,也在用寫作的方式積累兒童觀察素材,所以就像一日三餐,以平常心每日進行即可。

2,短期速成類

比如盲打,思維導圖,各種新辦公軟件的使用。

最近在一個老師的工作室做家庭治療,工作中需要口頭收集家長的一些信息,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寫文章很可以的速度變得不夠了,怎么辦?我覺得練習盲打。如果只從這份工作的效益看,我完全可以請求做其他的部分,但是我決定練習,因為我不知道什么時候,打字速度會成為一個比較重要的要求出現(xiàn)我很在意的工作中,如此想來,這兼職反倒成了我寶貴的練習機會了。

思維導圖是在微課中學習的,當時并不需要,但是覺得是個新穎的工具,就學了,這個慚愧,并沒有很用心,不過夠用了(當時鄙視了老師的教學水平,于是荒廢了 作業(yè))。

各種新的辦公軟件,比如mindmap,遇到了,順手百度了下,下載使用。雖然現(xiàn)在我還是更喜歡word,但是至少我知道有這個東西存在,當我真的需要時,瞬間調用。

3,還有一些,是個人成長的支持

如個人管理系統(tǒng)。

剛開始接觸,是兩年前,從大牛的文章里看到的,所以自己從微信里一點點學習,我以為個人管理就是借助高效能工具,摸索出一套程序,然后自己24小時想精密儀器一樣運轉就大功告成了。但是這個過程中不斷體察,修正,最后發(fā)現(xiàn),個人管理,首先需要明了的是自己的目的,明了自己的特質,然后運用一些必要的工具讓自己的時間精力輔助完成目標即可。就像現(xiàn)在,基本晚上的時間我都是寫寫畫畫,靜心打坐,回顧,白天的時間才會更多的與外界互動,記憶閱讀等,一方面這樣的安排會有助于我的呼吸(華德福術語)節(jié)奏,符合我土相的性格需要,另一方面,也為更好的打磨技能留了足夠的黃金時間。當然,這個系統(tǒng)一直都是動態(tài)的,不期待一勞永逸,因為我們各階段目標不同,資源狀況也不同。英語學習也是如此。

如,人際溝通。角色互換這個詞通常出現(xiàn)在需要相互理解的場景中。工作中我也是這樣做的,最初也是為了相互理解,比如老板為何這樣做。但是到后來學了溝通課,我更樂于這樣做了,同一件事,在當事人雙方的角度思考觀察,居然得出了不同以往的更全面的觀點,比如同事間的抱怨,這讓我覺得更有意思,于是在日后的觀察中加入了第三方的視角。不僅明了了很多人們思維的狀況,也對事件有了更全面的把握,呼哈哈,我覺得自己突然像是站到了更高層去俯瞰,比以前更清晰更客觀,有格局有掌控。

如何為未來做好準備?老話講,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可是我一直不知道未來,我究竟需要準備什

么。有了上面的摸索,才好像覺察到一些些的苗頭。

滿滿的力量感,bless!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