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命運的不同思維
先來看看以下的內容:
Margaret Thatcher says
Watch your thoughts,for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for they become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 for they become habits.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your character. And watch your character, for it becomes your destiny. What we think, we become.
瑪格麗特.撒切爾說:
當心你的思想,因為思想可以變為言辭。當心你的言辭,因為言辭會成為行動。當心你的行動,因為行動會成為習慣。當心你的習慣,因為習慣可以形成性格。當心你的性格,因為性格可以造就你的命運。我們怎么想,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There is a famous saying in the West: Character determines destiny.
西方有句名言:性格決定命運。
There is a famous saying in China: Man proposes and god disposes.
中國有句名言: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那么,人的命運到底是由什么來決定的呢?
照理來說,西方人信上帝的多,所以一個人的命運在他們看來,當然應該是掌握在上帝的手中的。但是,他們卻偏偏提出“性格決定命運”。
我想,也許可以這么理解:當你把你的性格,思想和行為表現在上帝面前時,上帝就安排你有什么樣的命運。撒切爾夫人把人的性格的形成歸之于人的思想,于是就有了思想決定命運的說法。在他們看來,命運的決定權原來就在人自己手中,是有道理的。
可中國人呢?且不提信什么主義,實際上真正相信的人的數量恐怕是天曉得。信誓旦旦說堅定,正表明自己心虛,這套把戲大家早就明白了。也許信佛尊儒的傳統源遠流長,所以宿命論比較深入人心。一般人都明白,要做成事情,當然也需要自己的努力爭取,但最終的決定權卻不在自己手中,要成功必須靠老天爺的恩賜。于是大家往往抱著“竭盡全力去奮斗,做到問心無愧”的想法。如果成了,那就是神佛的青睞,要燒香還愿;如果不成,那是命運不濟,怪不得任何人,心中也就放下了。
歸納起來,做事不成功,西方人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中國人則哀嘆命運不濟。
以上的分析,大概很多人不能接受。因為上面提出的所謂西方和中國的思維方式,也并不準確。其實,正如“性格決定命運”并非專屬西方人所有,而中國人也不見得都接受宿命論“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
那么,哪一種思維更好一點呢?
我以為,一個人做事,想要成功,當然要竭盡全力。如果試一次不成功,就兩手一攤,說是老天不幫忙,那就拉倒,從此躺倒不干。要是以這樣的態度能辦成事,那就太奇怪了。
正常的想法是,失敗后當然要尋找原因。但是有一種最糟糕的做法,就是老是在別人身上找原因,或者抱怨外部環境不佳等。反正一句話,堅信自己已經盡力,一點問題也沒有。失敗都是別人的責任,環境的問題。那樣的話,“性格決定命運”就起作用了。有那樣糟糕的性格,哪有不失敗的命運呢?即使老天想幫,也幫不上這樣的人!
那么老天爺幫誰呢?命運的天平總是偏向那些在失敗之后善于自省的人。他們不頹唐,不自暴自棄,更不會推卸責任,怨天尤人。他們善于尋找自己的不足,思考改進的方法,繼續從頭做起。有這樣的性格,命運就會對他們招手微笑。可以說,不愿意反省的人,是沒有可能成功的。但是在現實中,偏偏很多人拒絕反省,結果錯上加錯,徹底失去改變命運的機會。
不過,人畢竟不是萬能的。應該承認,總還有經過反復努力之后還是失敗的情況,也許甚至到死也沒有任何改變。遇到這樣的情況,人應該坦然接受這個現實,毫無遺憾可言。如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里描述的那樣,老漁夫雖敗猶榮,他不屈不撓的精神永存,誰不欽佩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