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里,蜀漢是個特殊的存在。劉備從一個織席販履的小卒完成了繼位大統的事業,個中艱辛,也許只有劉備本人才說得清楚。前期的蜀漢,五虎上將,臥龍鳳雛,人才濟濟,意氣風發。拒西川而雄視天下,越劍閣而問鼎中原。像諸葛亮這樣不世出的人才,關羽這樣仁義無雙的將軍,無一不是蜀漢驕傲的資本。曹操世傳奸詐之名,劉備的仁義之名天下流傳,又有桃園結義的兄弟在身邊。比起曹操他少了內心的孤獨,比起孫權他少了喪親的傷痛。真真是三國最有福緣的領導者。
但是,蜀漢也有蜀漢的悲哀!偏安一隅不是劉備的初衷,也不是諸葛亮的初衷。晚年失去兩個至親的兄弟,又沒有得力的后生力挽狂瀾。關羽麥城斷魂,張飛帳下殞命,此時的劉備,身心俱疲,卻不甘心就此作罷。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子,趁著江東魯肅呂蒙皆喪,又無大將支撐,便覺有利可圖,遂兵發江東七十萬,大有拿下江東,吞并南疆的氣勢。他心里明白,如果此時再不發兵,恐怕有生之年就再也沒有機會完成統一大業了,所以此時的劉備不是諸葛亮和一干大臣能阻擋的。
可是萬萬沒想到,江東還有一個后起之秀。清秀年輕的白衣陸遜,面容姣好,風度翩翩,誰也想不到,這個美少年會有對抗劉備七十萬大軍的膽量。這是劉備伐吳最大的變數,亦或許是東吳氣數未盡,劉備體恤將士,讓他們入樹林扎營避暑,沒想到他的這發自內心的善念,卻讓蜀軍陷入絕境,一場大火,燒毀了的,不僅是千百將士的軀體,更是蜀軍的士氣和劉備的夢想。
跌跌撞撞的劉備逃到白帝城,這座本就充滿著傷心悲戚的城市。堂堂一國之君竟敗在一個后起青年之手,無數蜀軍將士葬身火海,軍師臨行前的囑咐為何不聽,儲君阿斗胸無大志,蜀國損兵折將,蜀國未來渺茫難測,到底何去何從,自己還有多少氣力支撐下去?望著茫茫長江,劉備長嘆一聲,多少無奈,多少悲愴,已經能夠預感到時日無多。緊緊返身休養的腳步早已踉蹌,一道急詔,孔明星夜兼程,滿含熱淚,預知此情,也當是唏噓不已。
再睜眼,劉備頓時蒼蒼白發,慘白著容顏,看著諸葛亮侍立床前,青衣玉帶,已然如昨。這個人,也許就是蜀漢唯一的希望了吧!劉備正式宣詔,孔明緩身跪拜。“后主若有才,君可輔之,若不才,君可自取!”這是劉備最無奈,也是最理智的選擇了吧!于是,匆匆撒手,這一生,他終于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