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孔子《論語·先進》
孔子問:“冉有!你怎么樣?”冉有回答說:“一個方圓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國家,讓我去治理的話我能行,差不多三年,應該就能使得人民富足。但是禮樂的事情,就要等君子來實施了?!?/p>
冉有自稱自己能夠治理一個見方五六十里地的國家,還不如我們的葉榭鎮大了。這話聽上去比較謙虛,曾皙還問孔子,他說的是不是國家,孔子說:“怎么就不是國家了呢?”我突然想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儒家思想,“修、齊、平、治”,是孔子在《論語·子路》篇中說的“近者悅,遠者來”,只要足夠真誠,那就會影響得足夠遠。如果影響不夠遠,那就還是得修自己。
上次全經聯組織企業家游學的時候,我在華與華總部看到華杉老師把這個思想變成了公司的文化貼在墻上,那就是“悅近遠來”。也就是說,如果我把一個五六十里地的地方治理好了,是不是這樣的辦法可以復制,可以讓他人來模仿?可以讓整個國家都像這五六十里地的小地方一樣好,這只要“仁心”足夠真,那么就有足夠大的影響力。
為什么公司能夠發展?因為在公司上班的人都能感受到快樂、幸福,那么大家就會讓家人、子女、朋友都來公司上班,這樣的話我就只是管好自己,對自己身邊的人足夠好,而發展得多大是靠吸引過來的,當然也看一定的市場和機會,這不是我說了算。只要做到這點了,誰又能知道未來是不是一家百年的跨國企業呢?然后冉有還講到了傳承,就是禮樂。他說自己無法用禮樂管理國家,我現在也有這個感覺,即使企業經營得再好,沒有禮樂是無法傳承的,如果要想讓企業傳承,我覺得必須建立哲學系統,建立禮樂標準,我認為只有思想和行為標準的建立才能達到百年傳承!所以我覺得經營企業,就是經營自己的善良,只管對身邊的人好,對員工好,對客戶好,對社會好,未來如何,就看我是不是真的有一顆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