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為什么從教材開始學基金?
因為工作需要,最近和多家基金機構洽談組建各種基金的方案,有政府產業引導基金,有并購基金。經過幾個月的溝通,總算和一家基金公司達成了框架協議。說心里話,從基金概念建立,到開始實質性操作,我花費了3個月至少50個小時的溝通時間,逐步理清了關于基金“募、投、管、退”全生命周期的基本要求。但是,對于基金系統的認知體系,我仍然沒有建立起來。
于是,我毫不猶豫地買了“基金從業人員資格考試”3本教材,從0開始學習,準備今年試著參加基金從業人員考試。雖然不一定考得上,我的心態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我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只有通過這樣的考試,才能讓我花足夠的時間,從書本上一點一滴的積累,才能建立一個基金領域完整知識和認知世界。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一個完整世界建立,都是時間積累的結果。
02 李開復頓悟時間管理為何平淡無奇?
最近在專家匯的公眾號上,無意中看到一個標題《李開復:我對時間管理的7大頓悟》。因為參加過時間管理多個課程的學習,也寫過好幾篇關于時間管理的文章,對于“時間管理”話題特別敏感,所以我馬上點進去看這篇文章。
但是,相對于李開復的名聲,以及他向死而生的經歷,這篇文章顯得平淡無奇,至少我并沒有發現他有什么特別的見解。于是我馬上得出一個結論:要么這篇文章是別人拼湊的,要么李開復老師并沒有花足夠的時間來研究這個課題。
這個事情給我的啟示是,無論一個人如何優秀、如何有名,只要他花的時間不夠多,就很難提出一個新領域特別觀點和獨特認識。時間這個東西,不僅僅是區分誰是專業、誰是業余的度量衡,更是發現高手間的差距的照妖鏡。
03 堅持寫作為何沒有顯著進步?
我風雨無阻,堅持日更寫作已經2個多月了,也參加了一期寫作班,但是最近總是感覺不太好,覺得自己的水平很難突破到一個新的、更高的境界。一是文章的閱讀量很難突破,而是從最初寫作到現在似乎看不到水平提高的顯著變化。到底哪里出了問題?
碰巧看到了弗蘭克《寫作中的9大坑》文章,文章認為:以為天天寫堅持寫就能提高寫作水平,就能寫出10+的文章,其實是錯誤的想法。錯在兩個方面:
一是缺乏名師指路。黑燈瞎火自己摸索,即使天天寫,對水平提高作用不會太大。他做了一個比喻:開始寫是從0到0.1,堅持寫是從0.1到0.2,一邊反思一邊寫是從0.2到1,站在高人肩上是從1到10,甚至是從1到100。意思是沒有名師指點,進步一點很慢;按照文章分類,我目前仍然處在0-1的階段,甚至是0.1-0.2的階段。
二是缺乏時間和數量的足夠積累。文章認為,一個還沒有寫過幾十萬字的人,就想著10萬+的事情,如果不是真正的牛人,就是一個還沒有入門的狂妄小白。雖然我暫時還沒有奢望10萬+的閱讀量,但看看這段時間堅持寫作,積累下來也不到10萬字。
看來要真正的實現寫作上的從0到1、從1到10的突破,時間積累是一個重要因素?!耙蝗f小時定律”、刻意訓練,在任何領域都是成為高人的重要臺階。
最近,有人在微博問答上花5000元問了國民老公王思聰一個問題:作為一個閱人無數的男人,請問你是如何看透女人白蓮花外表之下藏著一顆綠茶婊的心?王思聰只回答了四個字:“熟能生巧”。
時間積累的故事無處不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