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小肚
美國石油大亨、美孚石油公司創辦人洛克菲勒在《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一書中向其兒子及讀者介紹了他對工作、運氣、金錢、成功等的態度,以及他是如何從一個卑微的簿記員白手起家努力創業最終站到了美國財富的巔峰。經歷了100多年的洗禮,綿延了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依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他們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這和他們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一、富二代可以不工作?
在書中第三章說到,
我們的命運由我們的行動決定,而絕非完全由我們的出身決定。
雖然其子是絕對的“富二代”,是出生在山頂的人,但是洛克菲勒卻積極灌輸給孩子們節儉、個人奮斗等價值觀,他知道歷史上富家子弟擁有所有優勢,卻最終走向失敗的事例數不勝數,所以他沒有讓他的孩子們養成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性格。
洛克菲勒說:
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窮、富世襲之說,也永遠沒有成、敗世襲之所,有點只有我奮斗我成功的真理。
他鼓勵孩子們工作,他將擁有工作視為天堂,他在第四章是這樣描述工作的:
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
洛克菲勒認為工作是一種特權,它帶來比維持生活更多的事物,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礎,所有繁榮的來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丹尼斯·韋特利在《成功心理學》中說工作可以帶來許多回報,包括:
1、滿意——我們從做得好的工作中獲得滿足和自我自我價值感。我們也會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贊賞。
2、 關系——工作是接觸并向和我們有共同興長趣的其他人學習的機會。
3、意義——通過工作,我們能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向我們的人生目標努力,并在生活中實現個人目標。
洛克菲勒熱愛工作,他與兒子寫信交流,他們都推崇“勤奮出貴族”。他能夠積累如此多的財富,和他篤信的一條成功法則不無關系,“財富是意外之物,是勤奮工作的副產品。”(出自第二十四封——財富是勤奮的副產品)
二、如何面對侮辱
在這個世界上,永遠不會缺少侮辱和偏見。面對侮辱,我們該如何應對,才能不受傷害?
洛克菲勒是這樣回答的:
我知道任何輕微的侮辱都可能傷及尊嚴。但是,尊嚴不是天賜的,也不是別人給予的,是你自己締造的。尊嚴是你自己享用的精神產品,每個人的尊嚴都有屬于他自己,你自己認為自己有尊嚴,你就有尊嚴。所以,如果有人傷害你的感情、你的尊嚴,你要不為所動。你不死守你的尊嚴,就沒有人能傷害你。
同時,要管理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感情,沖動最為不明智,要學會忍耐。洛克菲勒在第十七章中說:
在我眼里忍耐并非忍氣吞聲,也絕非卑躬屈膝,忍耐是一種策略,同時也是一種性格磨練,它所孕育出的是好勝之心。
壓力研究者發現能有效處理壓力的人具有三個核心特征。首先,這些人不把問題視為災難,而是視為挑戰。第二,他們對人生有種使命感或目標,從而幫助他們正視挫敗。第三,他們有種完全掌控人生的感覺。
洛克菲勒正是這樣,他將挫折視為機會,將侮辱視為挑戰。當他受到來自投資人加德納的侮辱時,他不斷地叮囑自己:超過他,你的強大是對他最好的羞辱,是打在他臉上最響的耳光。最終他終于將加德納趕出了公司,他勝利了。
三、成功的秘密
洛克菲勒信奉幸運之神眷顧勇者,每個人都是他自己命運的設計師和建筑師。他關于運氣的信條是:
我不靠天賜的運氣活著,但可以策劃運氣發達。我相信好的計劃會左右運氣,甚至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成功地影響運氣。
如果說,我們通過此書可以窺見洛克菲勒家族長久不衰、坐擁億萬財富的終極秘密,這并不為過。
1、要有競爭的決心
在這個世界上,競爭一刻都不會停止,我們也便沒有休息的時候。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帶上鋼鐵般的決心,走向紛至沓來的各種挑戰和競爭,而且要情緒高昂并樂在其中,否則,就不會產生好的結果。
2、要有合作精神
合作,在那些妄自尊大的人眼里,它或許是件軟弱可恥的事情,但在我看來,合作永遠是聰明的選擇,前提是只要對我有利。
3、做目的主義者
目的是驅動我們潛能的關鍵,是主導一切的力量,它可以影響我們的行為激勵我們制造達到目的的手段。
4、只有放棄才會失敗
沒有不經失敗的幸運兒,重要的是不要因失敗而變成懦夫。
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可取代毅力。才干也不可以。
5、相信自己
從貧窮通往富裕的道路永遠是暢通的,重要的是你要堅信:我就是我最大的資本。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都應該認識到,成功的種子就灑在你自己身邊。
《福布斯》雜志在2007年曾做出這樣的評估―如果約翰·D·洛克菲勒(1839—1937)還在世,他的身價折合成今天的美元約有3053億。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國知名度最高的家族之一。他的孫子納爾遜·洛克菲勒曾任美國副總統,而他的另一個孫子大衛·洛克菲勒幼則是赫赫有名的大銀行家。洛克菲勒家族如如今的財富到底有多少,連他們自己也說不清…不得不說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孫之所以能獲得日后非凡的成就,和他們自小受到的教育教育有很大關系。
有人說這本書里充斥著美國夢,也有人說這本書是一本典型的中國式雞湯,但是如果一盤美食可口的話,又何必在意廚師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