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可怕的減法
第一次有人生加減法這個想法是在我哥小孩出生的時候。當時覺得一個新生生命是多么的美好,他的人生是零,之后的種種都是在做加法,學會說話,學會走路,學會吃飯……
當時的我在讀研一,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人生在做減法,處在以下狀態中:
1) 完全的被動學習。看論文,學東西其實都是有導師逼著。
2)拖延。嚴重的拖延癥,遇到難題就采取鴕鳥政策。
3) 行動力差。任何事情都做不到堅持二字。
4) 荒廢時間。自控力差。盡管導師逼著學習,卻還是大把的時間在看電視劇。沉迷韓劇不能自拔。
以上及未列出的種種歸結于一句話:有足夠的野心,卻沒有撐起野心的能力,想要改變現狀,卻無力改變。當時的我是負面的,我只覺得自己在做減法,并且覺得自己今后的人生只能做減法,我為自己感到沮喪。
02 生而為成長
在這個時代,所有有志于成長的人需要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生而為成長。我們生下來就應該帶有成長的心,不斷追求更好的生活。因為如果我們不成長,就意味著我們在凋亡。
這段話摘自Scalers的《刻意學習》。讀到這段話時,我再次想到人生加減法這個概念。
成長就是給自己的人生做加法。
有人會覺得我每天都在長大,然后每天都在變老,難道不是成長嗎。當然不是,時間在變,而你變了嗎?變好了,還是變差了?
真正的成長永遠都是向上的。你在企圖突破自己的局限性,你在追求改變自己的東西,你在努力積極向上朝著太陽的方向生長。
生而為成長不是只是在被時間推動,而是正向作者說的那樣,是信念,是不甘于現狀而要去改變的信念。也只有這種信念的支撐,你才會真正行動。
03 時空理論
過去的某個時刻我們沒有全力投入,沒有付出更多的心思,沒有做更多的事情,嘗試更多的可能性,于是我們就按照一種“將就”“默認”的配置,穿越時空,來到我們的當下。
這是書中提到的時空理論,我認為很有意思。如果你只是在被時間推著行走,每天被動生活。這樣的你并沒有任何改變。現在的你也只是之前的穿越而已。那么這段時間對你來說有何意義呢?
你是靜止的,而其他更厲害的人早已載著時間這艘船行駛向更遠的地方。而這種靜止是有負效果的,你會焦慮,會質疑,會身心疲憊。
不要讓自己覺得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沒有區別,和一個星期,一個月前的你沒有區別。
04 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個被說爛的話題。讀研的時候有次看到柳巖的采訪節目,在節目中她說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我覺得說的很好。
而在Scalers的《刻意學習》這本書中,我找到更準確的答案——安全感來自自身的價值。安全感來自自己,而來自自己的什么呢?
來自自己的價值。
當你有價值,你不會害怕丟了工作,不會害怕愛人離開你。你可以賺到足夠的錢,不會害怕明天或是未來某一天生活沒有保障,不會害怕父母逐漸年邁而沒有足夠的錢看病吃藥。
而自我價值的提升就是靠著我們每天去學習,每天去行動,每天與時間賽跑。
05 改變--給人生做加法
工作一年,我有大半年延續讀研時的生活態度。而從四月份到現在,盡管時間不長,我覺得自己在改變。而現在再問自己,我可以肯定回答我在做加法。
回想當時的想法,再對比現在的自己。我驚訝與自己從減法到加法的改變,也發現不管什么時候,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我們都可以給自己的人生做加法。
現在的我,下班后好好利用時間,學習一切想學的,充實自己與生活。
我開始學習手繪;
我開始學習寫作;
我開始學習理財;
我開始學習閱讀;
我開始堅持早睡,早起,跑步;
然而我知道自己還沒有做好,時間太少,欠下的債太多。
學無止境。當你切身感受到自己在給人生做加法時,那你就是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