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我,還是一名在考研、求職、考公三點中徘徊的人,本專業求職前景黯淡,公務員的生活又讓當年以全校(文科)第四考上這所大學的我心有不甘,似乎唯一能夠將自己拯救于水生火熱中的便只有研究生這一條路了,尤其是當我打開各大招聘網站、App時,看到滿屏的“碩士生優先”“碩士學歷”時,就連實習生招聘也是“本科100/天,研究生150/天”,我知道,不僅僅源于我自己內心的不甘,甚至是這個時代、這個社會都在告訴我,如果你可以,研究生學歷確實是有必要的。
當我意識到研究生,是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步時,我發現因為之前并未有讀研計劃,大三的我徘徊于保研名額之下,并沒有保研的資格。而這個時候,我才發現因為大一一年潛意識里想的是自己不會讀研究生,畢竟讀了大學,而且還是有點名氣的重點大學,前途會一片光明,現在想來當時的自己是多么幼稚,當然時至今日,回想起來,我雖留有些許小遺憾,遺憾不曾在大一開始時就將自己的大學四年做一個秩序井然的規劃,但是我深刻的知道,這才是成長,大一懵懂未知,剛剛18歲的年紀,涉世未深,又無父母指點,自然也不用強求自己要如何精于規劃。當然結果是大一成績不好不壞,位列中游。直到大二,終于發現身邊的同學開始為了保研而做各種項目,爭取加分,我也漸漸意識到自己不能再像溫水里的青蛙,現世安穩了,于是大二一年奮起直追,拿了一等獎學金。但是,事實證明,很多時候,一個環節的缺失都會導致滿盤皆輸,正所謂環環相扣。到了大三,確定我與保研名額無緣。
其實這種經歷和心路歷程是大學校園里幾乎大部分人都感同身受的。我在考研期間常常會和身邊的同學聊類似的話題,本專業的,還有其他專業的,幾乎都有相同的懵懂和迷茫。在7、8、9月份里,當能夠保研的同學參加各種夏令營時,我關閉了朋友圈。我知道,我想讀研究生,我應該考研,我一直覺得考研,不僅僅是知識和能力上的較量,更是心理上的一大考驗。在整個考研期間,圍繞考研學子離不開兩個字,焦慮,焦慮報考院校、焦慮報考專業、焦慮學習計劃不能按時完成。很多考研黨,在臨近考前會放棄,都是因為被焦慮打敗。
其實,很多時候,我覺得如果你決定考研了,你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你最不應該做的就是想太多,擔心沒有考上怎么辦,擔心報考的院校考不上怎么辦,擔心報考的專業的就業率,種種擔憂讓你沉溺于焦慮不可自拔。
但是其實,作為一個經歷了2018考研大軍并且成功上岸的人,我想說,當你決定考研的那一刻,你最需要的是保持一份純粹,你需要的不是幻想考上之后的所能帶給你的榮耀,也不是考不上的前途無望。你只需要告訴自己你要在12月份參加一場考試。你所有的工作,包括思想工作都只需要圍繞它展開。
報考學校——“去我想去的那一所,去我能去的那一所”。很多人都知道這一點,但是很多人都無法判斷。我們都知道自己想去哪一所,但是我們很難判斷“我能去哪一所”。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向你的上一屆師兄師姐取經,看看師兄師姐們的選擇,然后重點是全方位考察這位師兄師姐的學習能力與你進行匹配。你就能知道自己是否有相應的能力。根據我自身的經驗,我知道上一屆報考目標院校的師姐,在本學院至少都有獎學金,而且都拿過一等,但是又不是年年一等的大神級別,基本這樣的大神已經保研了;當然僅僅是獎學金還不足以完全匹配,學習能力其實對于文科專業往往需要耐性,踏實的態度,我根據平時與幾位師姐的接觸,我知道師姐的性格、學習能力、耐性等等,沒錯,我報考目標院校和目標專業,往屆都是師姐考上的多),上一屆三個女生,我這一屆四個女生,這不能證明男生不如女生,但是能夠證明在特定的專業里,在備課復習過程中,可能需要的是一些踏實、細心、嚴謹的特質,有部分男生可能會稍遜一籌。
報考專業——“去你想去的那一個”。凡事都有主觀與客觀因素需要考慮。在這一點上,我一直堅持主觀因素。真正能夠成就大事的人,在所學專業有所發展,能夠深耕的人,大都源于對所學專業的興趣,甚至是熱愛。我不相信,當你連看到數字都發暈,更別提高數,這樣的你能夠喜歡那些經常和數字打交道的專業。這也是前面提到的為什么,很多時候考研更需要你能夠純粹的看待,保有初心,就我個人而言,無論是高中的文理分科,還是考研新聞或是法碩,我都沒有過多的糾結,因為很多程度上,都是因為我在做選擇的時候關注的點在自身,對于主觀因素的考量要遠遠大于客觀因素。高中文理分科,父母覺得理科好就業,專業多,但是去哦知道自己喜歡文科,而且在客觀實際上體現出來的就是文科的幾門科目的年級排名要遠高于理科的年級排名。考研的時候,因為自己在大學同時修讀了新聞和法學的專業,因此,我友一次陷入新聞和法碩的抉擇中,但是我幾乎沒有過多的考慮就選擇了法碩,即使網上和現實中,法學生的鄙視鏈里非法本的法碩處在末端,但是我真的喜歡法學,喜歡它的嚴謹,喜歡它的實用,更為重要的是相比新聞,法學更能夠讓我成為我想成為的所謂“專業人士”。
在選擇了報考院校和專業之后,你需要做的就是一份好的心態和執行力。在這個階段,你真的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不要因為同學保研了,你還在準備考研了而焦慮,事實上,很多時候保研的結果未必就比考研的結果好,保研大多會保本校,而且競爭更為激烈,外校也更傾向于多留點自己本校的學生。除非你足夠優秀。就我們本屆而言,保研的結果反而不如考研的學生的結果好,這一點,我在考研之初,就告訴自己:最好的不一定最先來到,遲一點未必不能得到更好的結果。我相信自己的能力。除了心態,最終要的就是執行力,兩天打魚三天曬網的復習節奏是注定要失敗的,只要通過自己嚴格的計劃和執行,才能夠一步一步穩扎穩打,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