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看書的朵拉
馮友蘭的這本《中國哲學簡史》享譽世界,絕對的人生必讀書之一。
大概花了一周才看完,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想快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起源和發展,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
在當今社會,專門學習哲學的人,往往被認為異類。大家更多的關注積極的知識,也就是關于實際的信息,學校里傳授的也都是這類知識為主。在給予人生理想,提高心靈的境界這方面涉及極少。
在舊時,一個人受教育主要是要哲學來啟蒙,兒童入學首先要讀“四書”。而現如今的教育體系卻主要以被動灌輸數理化知識為主,哲學由于不實用性而被遺忘。其實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受過哲學啟蒙的人,比一般人對人生更有深刻的洞見,知道自己是誰,想要想干什么,一般更容易實現人生的理想。哲學是對于人生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中國哲學的性質和功用不在于增加積極的知識(指實用信息),而是為了提高心靈的境界,讓人獲得超乎現世更高的價值(超道德價值)。
回到書本身,這本書大量引用了古典著作原文,而且沒有注釋,讀起來有點一知半解。不過作為入門級的中國哲學發展的讀物,非常的合適。可以說是快速了解中國文化的捷徑和地圖。看完本書。我這個理科背景的人,也能對中國的諸子百家的主要觀點說個一二。最大的收獲就是了解了中國社會一些傳統文化形成的背景。
首先要辨明一個概念,就是哲學和宗教。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分不清楚哲學和宗教的區別。本書給了很好的理解的解釋,宗教是哲學加一定的上層建筑,包括迷信,教條,儀式和組織。例如,佛學是哲學,而佛教則是宗教。道家是哲學,道教。則是宗教。
本書系統的闡述了各派學說的發展和主要理論。引經據典,篇幅較長,這邊我再歸納總結下重點,干貨拿走記得點贊^_^
一、由于中國地理環境的和農業為主的背景,中國哲學相比西方哲學比較獨特的地方在于:
1.上農,注重農業,自然之道。
2.反者道之動,適得其反,物極必反,任何事物,發展到一個極端就會反向另一個極端。--中庸之道的來源。
3.自然的理想化,將原始社會理想化,認為社會是倒退的發展。
4.家族制度,農以土為主,土地不可移動,由于經濟的原因,一家幾代人都要生活在一起,發展起來家族制度,以及祖先崇拜制度。-儒家學說大多印證這種制度的合理性。
5.出世和入世
1)出世的哲學:欲得到最高成就,必須脫離塵羅世網,脫離社會,甚至脫離“生”。
2)入世的哲學:注重人倫和世務,只講道德價值,不講超道德價值。
二、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最大的儒家和道家的介紹
1.儒家
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最大的學說,儒家學說是社會組織的哲學,也是日常生活的哲學。
儒家學說強調人的責任、漢朝獨尊儒家作為治國之學。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經典理論:仁,義,禮,智,強調以本人自身為尺度,來調解本人行為
內部流派發展:
1)孟子為主的理想主義派主張人性善,重視超道德價值。
2)荀子為主的現實主義派主張人性惡,強調社會控制。
3)新儒家(整合了儒家,佛家以及以禪宗為中介的道家思想,整合了陰陽家宇宙發生論的道教),新儒家分2派,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主要觀點一切事物均有它的特殊性,即理。先有理再有氣,萬理總和為太極,世界有2個,一個抽象的,一個具體的;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心學,主要觀點世界只有一個,即心(個人的心或者宇宙的心)
2.道家
道家的中心問題是全生避害,躲開人世的危險。強調人的內部的自然自發的東西,主張圣人的精神修養最高成就自己同整個宇宙同一起來。
1)道家第一階段:楊朱
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 悉天下奉一身不去也, 人人不損一毫, 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為我,輕物重生。隱者,全生避害。追求精神內在。
2)道家第二階段:老子
萬物變化所遵循的規律是“物極必反”,寡欲,無為,棄智。
3)道家第三階段:莊子
自由發展人的自然本性,可以得到相對幸福。圣人無情,以理化情。對事物的自然本性有更高一層的理解,心就不會受世界變化的影響,可以得到絕對幸福。
莊子反對通過正規的政府機器來治理天下,主張不治之治是最好的治。老子的不治之治是理由是“反者道之動”,越是統治越是得不到想要的結果。莊子強調天與人的區別,越是與人滅天,越是痛苦和不幸。
追求絕對幸福的神秘方式就是與“大一”合一,即與宇宙合一,必須超越并且忘記事物的區別。一切區別一旦都忘記了,就只剩下混沌的整體,這就是大一,道家稱之為“不知之知”。但“不知”與“無知”不同,“無知”狀態是原始的無知狀態,而“不知”狀態則是先經過有知的階段之后才達到的。前者是自然的產物,后者是精神的創造。
4)新道家,主理派
向秀和郭象的注釋對老莊原來的道家學說做了若干修正。
認為道無所不在,所在皆無。萬物獨化,每一物需要其他每一物,但是每一物的存在只為它自己,為不是為其他另一物。反對過世的制度和道德。對有為和無為的重新解釋,認為順應自然發展就是無為。干涉或者阻礙其自然發展就是有為。
反對模仿,強調“任我”“無為”
5)新道家,主情派
風流,有情而無累,妙賞能力,對于性的態度,審美,而不肉感。
三、其他學派介紹
1.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
經典理論:兼愛,即天下的每個人都應該同等地、無差別地愛別的一切人
墨子是孔子的第一個反對者,孔子是古代文化的辯護者,墨子是批判者。墨子及其門徒出身于俠,所持是下層階級的觀點。
墨子證明鬼神的存在是為了給他兼愛的學說建立宗教的制裁。
2.名家
名家人在古代以“辯者”聞名
代表人物:公孫龍,惠施
通過分析名和實的關系和區別,發現了中國哲學中“超乎形象“的世界,這一觀念被道家吸收并發展。
3.法家
法家的精髓在于組織和領導的理論和方法,主張極權主義 ,絕對社會控制。
代表人物:韓非子
法家和道家代表中國思想的2個極端,道家認為人本來是完全天真的,法家認為人本來是完全邪惡的。道家主張絕對的個人自由,法家主張絕對的社會控制。而在無為的觀念上,2個極端卻遇合了。法家和儒家治國之道的區別,儒家比較理想主義,后續的儒家主張以禮治國,貴族平民均以禮治。法家主張貴族和平民均以賞罰來對待。
4.陰陽家
試圖解釋宇宙起源和結構,以迷信為基礎,但這個學派力求對自然事物只作出自然力的積極解釋,成為科學的起源.五行學說解釋了宇宙結構,陰陽學說解釋了宇宙的起源。
代表人物:鄒衍
陰陽家出聲于方士,六種術數分別為: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看相,風水)。風水的主要思想,人是自然產物,因此人的住宅和葬禮必須安排的與自然力即風水協調一致。
5.佛學
代表人物:僧肇,道生
”業“,生死輪回,因果學說。人的痛苦源于對事物本性的根本無知。這種根本無知就是”無明“宇宙的一切都是心的表現,所以是虛幻的。要逃脫生死輪回(涅槃),就需要覺悟(菩提)。
6.禪宗
靜默的哲學
代表人物:達摩、慧能
義不可說,不修之修,無得之得。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