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游戲改變世界》
閱讀內容:第七章 全情投入當下
拋出一個現象——越來越多的“上幾代”人,對最新的這一代人抱以失望的態度。最常用的句式就是:“現在的年輕人真的不行了,哪像我們那時候……”,省略號部分多是在說90后、00后不務實、不踏實、做事情心猿意馬、自私不顧大局。究其原因,大家大多都歸結在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水準太差,或是家庭的過度溺愛。
然而作者在此給出了她的想法:
如今"天生數字化"的孩子們渴望用一種前代人不曾體驗過的方式進行游戲。他們中大多數人生下來就能輕易接觸到成熟復雜的游戲和虛擬世界,因此他們把高強度參與和積極投入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明白極端激活是什么感覺,如果他們感受不到這個,就會覺得厭倦、泄氣。他們有充分的理由產生這種感覺。如果從小就是玩復雜游戲長大的,在低動力、低反饋和低挑戰的環境下正常發揮就太難了。這就是為什么數字—代的孩子們在傳統課堂上比從前的孩子更辛苦。今天的學校基本上只是—大堆只能帶來負面壓力的長期的必要障礙,學業是強制性的、標準化的,一次失敗,終身記錄。因此,虛擬環境和傳統課堂之間曰益脫節。
《教育數字原生》作者馬克·普倫斯基描述了當下的教育危機:“不能激勵我,就只會激怒我。”如今的學生是這樣要求的。相信我,他們很憤怒。我們教育的所有學生,在生活里都擁有一種真正能激勵他們、一種他們經常做也擅長做、一種具備了真正激勵和創新元素的東西……游戲就是這種創造性激勵參與的縮影。相比之下“學校如此乏味”,習慣了別樣生活的孩子們根本無法忍受。和前幾代成長氛圍里沒有游戲的學生不一樣,這一代的孩子知道真正投入的感覺是怎么一回事,他們很清楚自己渴望什么。
我認為作者的解釋實在到位,相比那些“以抱怨、批判下一代來抬高自己站位”的達人們,作者對目標人群有更深刻的關懷和體會。這一點讓我十分欽佩。
以及“游戲”不應只被看做玩忽職守、耍手段這樣戲謔的事物,而應該被嚴肅對待。這種高度投入、勇敢挑戰的勁頭不應只在虛擬中存在,而是要結合現實,改造現實,去思考什么阻礙了我們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轉換一下思維,把不想做的事情變成“我要做”,其實并沒有那么難。你需要的就是去思考,我能不能把這變成一種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