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并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因為只要開始了,你就有機會把它做得更好!精讀采銅老師《精進》第三章:即刻行動。提煉三個要點:
1、行動的時機:現在就開始;
2、核心區間和圖層工作法;
3、事后復盤。
下面分段整理說明:
行動最好的時機:現在
現實:我們永遠無法完全準備好
解決:采用精益創業的方式,克服“過度準備”的慣性,先做出“最小化產品”,然后樂于接受反面意見并加以慎重地審視,不斷修正。注意“沉沒成本”,減少其對現在的影響,要有勇氣否定并重新構建自己的產品。
核心區間和圖層工作法
首先,在完成某個項目時,不可避免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而中斷,為零降低這種中斷造成的影響。采銅在書中提出“核心思考區間”的說法。與之對應的還有“操作性動作區間”和“支持性思考區間”兩種說法,而降低影響的方法就是:保證“核心思考區間”的工作不可中斷。
其次,對不同認知類型的工作分層處理,認知類型是指我們頭腦加工信息的不同方式。比如一部小說的敘述、描寫和對話,一首音樂的多個音軌。我們可以在核心思考區的前提下,先完成同一個認知類型的工作,再逐個完成其他認知類型的工作,即圖層工作法。
最后,集中處理同質性工作。將工作分解為數個不同質的工作部分,按同質的順序完成,在兩個不同質工作之間的間隔則影響不大。比如你現在有兩個人物要做,一個時寫一個word文檔,一個ppt。如果按照圖層工作法,我們可以這樣做:把word任務分解word文字、word圖示、word排版,把ppt分解為ppt文字、ppt圖示和ppt排版。按照圖層工作法,可以將你的工作順序做下圖規劃:
這樣做有兩個優勢:一是可以集中處理同質性的工作,減少不同質工作間的轉換消耗;二是提示和方便我們為作品附上更多的圖層,以增加作品的層次和厚度。
復盤
在實踐中,通過復盤積累智慧。做完一件事后,我們該怎么反思呢?書中提到一下這幾個方面。這里未然做一下整理,使看起來更清晰明了:
事后要及時反思,梳理反應鏈與意外現象
反應鏈,比如一本書,我們能看出這本書的脈絡是什么樣的;反思一件事時,我們要看到它是如何開始、如何發展、如何轉折、如何結束的,它背后的動因、阻礙以及關鍵點是什么,這些相關的因素又是如何串聯起一條完整的“反應鏈”的。以及在今后的同類事件中,可以更好地掌控事情發展的進程。
在事件進行中,免不了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或者現象,這些意外結果也許并非本身有多特別,二是在于它落在我們原有的認識之外。因此關注意外事件就是打開我們認知局限性的方法。
以上從三個方面來說明一件事情從開始到復盤到整個過程。值得借鑒的是,當我們計劃做某件事情時,無需等到完全準備好,從當下開始,采用合理的執行方法(比如圖層工作法)將事件按照進度完成下去,事件完成后及時復盤,反思整個事件中的九個復盤點,做到沒做一件事,無論結果如何,都能獲得經驗和教訓,以期下一次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