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家里有那么一個人,
為孩子生病而守過夜,
為孩子弄早餐而蓬頭垢面,
為孩子教育而跟家人竭斯底里,
為孩子的一點點變化而神經質質……
那么,
在我們家,
這個人絕對不可能是爸爸。
一、
楊政,被人稱為童書爸爸。
他放棄從事了25年的新聞媒體工作,
在家與女兒一起讀了1200本繪本。
于是有了后來在微博上紅極一時的文章——“三個百本書單”。
當初,
他妻子可是曾這樣對他說的——男人怎能沒有工作呢?
那他為什么辭職做回家做“奶爸”呢?
他認為,
在兒子成長的歲月中,
性格比較拗、比較犟的他曾經犯過很多錯誤,
尤其發起火來,情緒難以自控。
女兒的到來,
讓他發誓向過去那個簡單、粗暴的父親告別。
女兒兩個月,
他就給她訂閱《嬰兒畫報》,
1歲半開始繪本,一下子買了43本花了470元,
從最上面的《100萬只貓》開始讀。
《我不想生氣》,
是女兒在1歲7個月到3歲左右讀了上百遍的一個繪本。
不僅是女兒,連他自己都能從中學習情緒管理的好辦法。
每當他們父女要生氣時,都會想起繪本,然后找到一個讓自己安靜的方法,在滅火球。
外出就餐時,
他就帶上一個寫生本,
和女兒玩《形狀游戲》,
一個人先隨意畫幾筆,另一個人則在前面線條上創意出更好玩的內容。
他們還一起表演過《猜猜我有多愛你》《黛西快過來》等40多本繪本。
所以說,從繪本到游戲,從習慣到愛好,再到享受,他們父女倆一起走了過來。
他會說——父親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職業。
二、
教育專家說,
缺少父愛的孩子,往往會造成性格膽小弱懦,缺乏冒險精神和探索意識。
陳坤曾經七八年沒有演過電視劇,
為的就是給兒子的生命里加點“鋼”。
作為單親爸爸的陳坤,
有天去學校接孩子時,
遇到了兒子的老師,
老師當時的一席話,讓他心生慚愧,
為此才決定“減產”來塑造兒子的。
“你的兒子很聰明,
學習成績也不錯,
但就是缺乏男孩子的活潑與勇氣。
上課時不敢舉手回答問題,
踢球時不敢出腳,
說怕提到同學。
有時老師批評他兩句,
他就會傷心抹淚。”
當老師皺著眉頭對他說完這番話時,
陳坤心里不是滋味。
回家后,
他給兒子配了一套運動服和一雙跑鞋,
這是專門帶兒子晚上出去跑步的裝備。
但是,
體質不是很好的兒子,堅持不下來,也跑不遠。
陳坤決定采取迂回戰術,
先樹立孩子的自信,
再加強他的體能訓練。
每天看他做作業。
做完作業陪他看一集動畫片。
一起討論動畫片里的角色,一起扮演里面的角色。
每周陪兒子下棋,有時故意輸兩局,培養兒子的信心。
為兒子舉辦生日派對,并為每個孩子精心準備了小禮物……
就這樣,
陳坤的兒子一點點變得自信和外向起來了。
有一次,
陳坤帶兒子去爬山,
途中忽然降大雪,
父子倆卻堅持前往目的地,
當他們沿著上千級臺階一步步攀到山頂時,
雪后初霽的天邊竟然綻放出萬丈霞光,
孩子大聲感嘆:好美啊!
陳坤趁機告訴兒子:
你記住,人生就是這樣。關鍵時候就得咬住牙往前沖,沖上去就能看到霞光萬丈。
三、
為了當好爸爸這個角色,
趙文卓做了很多前期準備,
看了很多育兒書,
了解了各式各樣的育兒理念。
所以,
當小生命降臨時,他已經做好了當“全能奶爸”的準備。
趙文卓,
除了看書學習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之外,
他還走訪了很多家庭,看哪家孩子教育得好就去跟人家多聊天去取經。
他認為,
父母一定要參與孩子的成長,
小孩子身上出現的一些小毛病,
父母在就可以及時糾正,
教他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
最難能可貴的是,
他對外是錚錚硬漢,對內卻如此柔情似水。
從妻子懷孕到孩子出生,
他一直都陪在家人身邊,
兒子的臍帶都是他親子剪的,
第一塊尿布都是他親手換的。
、
老公,
我不是要你學楊政那樣辭職當全職奶爸,
因為我也養不起你;
我也不是要你學陳坤那樣放下工作就為了培養兒子鋼性,
你兒子的鋼性太硬了;
我也不是要你做到像趙文卓那樣還剪了兒子的臍帶,
你要是進了產房,
看到鮮血淋淋的寶寶,
估計醫生得搶救人的是你。
我只想你做一個爸爸,認真點。
在家陪兒子的時候,
放下你的王者榮耀;
兒子做完作業時候,
答應陪他玩一下他的游戲,比如扮演一下奧特曼;
周末,
能帶著兒子出去逛逛公園。
這點要求,算不算很高,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