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國慶假期的第二個計劃是游廣州。
一
我生在廣州的郊區。那時的郊區還是一個小縣城。
小縣城自己一個的時候,經濟發展都跟不上,地域又小。因此小縣城有計劃向廣州靠攏,用了幾近十年。只我聽到“成為廣州人”的口號就喊了五年,先是有計劃地成為鎮、市縣,再到附屬城,最后到并入大城區。我記得小縣城并入大城區、舉行掛牌儀式的前夕,大批的人懷著感傷和興奮跑到小縣城的市府門前,只為和那有“市”字樣的牌匾拍照留念。
這樣的歷史使命感直到第二天,掛牌儀式的歷史的一刻到來。小縣城也終于從各種身份脫離,變成了廣州的一份子。成為了我們口中廣州的“親生仔”。
而我,以前總想逃離小縣城,于是在考試中拼了命地填報廣州城區內的一切能錄取我的學校。想不到往外跑了一圈,現在竟發現只是在別人的手掌心轉了一轉而已。
說出來會惹人發笑,但身在其中的我只有哭笑不得的份。待真正空閑下來才發現,廣州雖然是拼了力氣想飛入的城市,但我未曾認真了解過她。
她是一座很復雜的城市。既理性商業,但又感性知人。
二
理性的她發展不如深圳、上海有勢頭,就我開車進城而言,我在深圳開車明顯感覺街道寬敞、有規劃、少暗道。而廣州,若沒有了導航和十二分精神,我會在九曲十八彎的路上迷路。
感性的她將歷史掃出來,還是能讓人津津品來一籮筐的。就如出了名的十三行,以往游廣州必走的北京路步行街、上下九步行街,現在的新坐標廣州塔、花城廣場。廣州的商業由來已久,就舊的十三行和新的琶洲會展中心的歷史也能說個半天。陸續被發掘出來的陳家祠、南越王博物館、有五羊城雕像的越秀公園、中山紀念堂、具有歐洲風情的石室大教堂...建筑方面,有具備嶺南特色的騎樓,文化方面的粵劇等。
當然以上這些是我未經思考,未做資料整理,憑著一股意識默寫出來的。這其中少不了我曾被宣傳片洗過腦的嫌疑,閱覽過廣州歷史的痕跡。廣州的感性完全可以用歷史來撐起,新興的廣州塔等建筑群又不乏現代特色。
我的眼界還是局限,只能掃視到浮于表面的東西。所以,我在假期前想,去過的大城市就那么幾個,但最近的那個廣州,其好與壞也說不上來,有點扯。
于是我在第四天去了被廣州譽為招呼人的“客廳”——花城廣場。
三
花城廣場是廣州的新坐標,和以往提起舊廣州人就說起的十三行一樣,新的廣州人要是帶人去游玩,首選會是花城廣場。
花城廣場能看到廣州塔(一度被我們稱為“小蠻腰”),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圖書館新館,廣州大劇院。我總是異想天開,事實上盤踞在我腦里的有這么一個行程:
我一早醒來先去了廣州圖書館新館看了一個上午的書,然后在花城廣場的都薈城吃個午飯,下午在廣東省博物館看展覽,傍晚登上一河之隔的廣州塔飽覽白天安靜似淑女與黑夜優雅嫵媚似熟女的珠江兩岸景色,晚上再到廣州大劇院內聽個激動的搖滾樂。
哇,正。
事實是我在廣州圖書館一待就呆一整天,就如我在國慶第四天的安排。我曾去廣州博物館觀賞了一場銀器展覽。
我曾想邀請媽媽一起登上廣州塔看風景,因我未曾在那上面逗留過。不過,我曾牽過前男友的手在她的腳下漫步過,和朋友在她的腳下奔跑過,隨一大伙人在遠處看著她倒數過。我還記得她有個動人的昵稱,名為“小蠻腰”。編故事的人說她就像一位貌美的姑娘棲在江邊看廣州美如畫。
我也暫未在廣州大劇院聽過音樂,但我期待在里面呼吸一下文化的空氣,品嘗一下廣州的文化盛宴。
花城廣場周邊規劃的建筑有39幢,其中包括廣州圖書館新館、廣州大劇院、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廣州市第二少年宮、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廣州國際金融中心。在那里現代化的氣息很濃厚,城市高樓林立,交通方便快捷,是我奔往大城區的一個重要環節。
四
廣州的市花是木棉。廣州的老城區越秀、荔灣街道會在春季木棉花開的時節變得異常美麗。自去年廣州被粉色的羊蹄甲“攻陷”后,廣州市政府在廣州的報紙上宣稱要加種好幾十萬棵粉色的羊蹄甲。羊蹄甲其實是我們的日常見到的紫荊花。
從學生時代開始,我就異常愛在這花下漫步。我未曾觀賞過鄰國櫻花爛漫時,但我想粉色的紫荊花應該是會勝其羸弱。因此每年在冷冽的寒風中,我總是遙想下一年沉浸在粉色飄飄的時節。
國慶假期的第四天,我沒有真的在廣州暴走,只窩在廣州圖書館里和我想象中的那個完美行程于腦海共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