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朋友,我稱她為呆呆。
我們認識兩年了,但她不太了解我,我不知道是她太遲鈍還是我藏得太好。
比如,她以為我只會寫作業、論文那一類的文章,不知道我愛寫影評書評,甚至沒事就寫點自己心里的小九九。
她有試探地問我有沒有微博,但我委婉地拒絕了互關,于是她以為我的微博也只是一個快樂的追星號。
我有時在想,我們怎么會成為“朋友”,我們怎么可以和和睦睦地相處兩年,并且適可而止地分享著可以分享的秘密。
我有時在想,在她眼里的我那么單調,會不會給她留下呆板、無趣的印象。
其實我們很少真正的談心,很少告訴對方自己內心最深處的一些想法。
我發在朋友圈的東西她很少點贊,即使是長長的文字,因為大概她意識里認為,我在這方面只不過是一個話癆罷了。
久而久之,我有一種感覺,我感覺我“膩了”。
就是這種不痛不癢,不溫不熱的狀態,我感到一絲絲的無趣了。
接我之前說的“好像我的身邊有很多人都只有一本劇本”。
我沒有留給她任何反轉,放在文學里來說,就是一個人物形象不豐滿,情節不跌宕。沒想到終有一日,平淡居然會讓我覺得厭煩。
同時她也沒有給我帶來驚喜,因為她始終是那個樣子,我們最開始認識時的樣子,除了她的樣貌與聲音,我甚至不了解更詳盡的信息。
比如愛好,比如在追的愛豆,比如購物取向。
我的印象很模糊,也許她說過,只是我忘了。
拿《釜山行》里我喜歡的那個胖子大叔來說,我喜歡他,因為他會變。
他一會兒是個好人,一會兒是個壞人。
寫到這里我突然有點語塞,我不知道該怎么描述我的想法。
我比較喜歡多面的人?(不不不,不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那種)
我比較喜歡不斷挑戰新事物的人?(不不不,冒險精神不必強求)
我比較喜歡新鮮感?(不不不,我真的很依賴一些陪伴我很久的人與事)
努力地思考了一下。我想表達的應該是。
像呆呆這樣的人,她不夠了解我,我也不夠了解她,所以我會覺得無趣。
所謂有趣并不是說你要每天去換一個角色活著,而是在真正去了解一個人的過程中,你會每天多一天新發現,那便是每天多一點新鮮了吧。
不過我并不覺得每個人都值得我去走近一步,那會占據很多記憶儲存空間。
我只想酷酷的。我總有新劇本。
總之,記住我想記住的,愛我所愛的,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