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寫于2015年2月。
? ? ? ? 這是一部對我影響很大的電影。我從中所獲得的勇氣,根本無法用語言形容。
1984年的作品,那時候我還未出生,然而,即使是在30年后的今天,這部電影也足以令我的心靈震顫。
陜北高原,大片大片的黃土地,連綿不絕。從電影里看,簡直是無邊無際找不到盡頭似的。這對于從小就生長在大城市的我而言,根本無法想象。故事非常簡單,其中拍攝的主要對象除了四個人物之外,就是這片荒涼貧瘠的黃土了。很多人說,實際上黃土地才是這部電影真正的主角。確實,劇中的人物并沒有刻意塑造的痕跡。我們可以看到,人比起那片無聲的土地來講,是那么的渺小。黃土地廣闊無垠,幾乎占據了整個屏幕,而普通的人竟被這自然的巨大物象擠壓在畫面的邊緣,有的甚至直接被排斥在外。正因為如此,看著看著就會產生一種感覺,仿佛人這樣的群體(或個體)成了這片黃土地的微小的點綴。
然而,不止是如此,這片土地的沉默,所映襯的是人的麻木。面對眼前的現實,不得不承認,土地和人的命運確實是密不可分的。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部電影我看到第二遍的時候才真正看明白一點,實際上,翠巧的爹正是那沉悶的黃土地的代言人。他不止信奉土地,堅守莊稼人的規矩,更是儼然成了這黃土的化身。他在黃土地上辛勤勞作的渺小的身影,簡直就是這黃土高原的一部分。他憨厚善良的秉性,沉淀著和黃土地一樣的穩重安詳。他粗礦愚鈍的面部,流露出和黃土地一樣的蒼涼疾苦。他那布滿褶皺的臉上道盡了辛酸和苦悶,這一切和鏡頭中的黃土地一起,印證了那種難言的壓抑。
可是,即便土地貧瘠,水源枯竭,人心愚昧,也無法熄滅一個人內心燃燒著的火焰。人一旦覺醒,便沒什么可以阻止她渴求重生的決心。有時候,有些命運可能無論怎么努力也注定了無法改變,然而,明知是飛蛾撲火,卻依舊會選擇抗爭到底。人與天與地比確實是渺小的,可是人還有著不輸于天地的氣概。直到最后,翠巧才終于明白,上天救不了自己,黃土也只能默默看著自己淪陷,顧青口中所說的她所向往的公家人世界同樣無法解開她固有的枷鎖。她沒有什么可以依賴,唯獨只有依靠自己。所以,她下定了決心,打算拋棄一切,都要逃離自己的宿命。
六月里黃河冰不化,
扭著我成親是我大,
五谷里數不過豌豆兒圓,
? ? ? 人里頭數不過,女兒可憐,女兒可憐,女兒呦。
浮水上的鴨子刮水上的鵝,
公家人不知我會唱歌。
青楊柳樹十八根杉,
想說心事我開口難,我開口難,女兒呦。
天上的沙鴿隊隊飛,
不想我的那親娘再想誰,
不想我的那親娘再想誰,
不想我的那親娘再想誰,再想誰。
? ? ? ? 這樣一首女兒歌,直到如今依舊不斷地回蕩在我的耳邊。
信天游唱得高亢,飽含的情感,至誠至深。
那一夜,黃河水嘩嘩作響,隱隱約約,翠巧身著一襲紅衣,固執的臉龐下是一顆顫動的美好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