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寒晨夕
曾經有一個以“當你老了,一生最后悔什么”為主題的調查研究,最后統計出了全球排名前五位“最后悔”的事:
第一名:90%的人后悔年輕時努力不夠導致一事無成;
第二名:73%的人后悔在年輕的時候選錯了職業;
第三名:62%的人后悔對子女教育不當;
第四名:57%的人后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
第五名:45%的人后悔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
這五個事件,條條擊中靈魂痛處,讓每一個衰老的人唏噓難當。下面,我們來逐條分析一下,為什么“最后悔”的是這五件事?
第一名:90%的人后悔年輕時努力不夠導致一事無成
曾經有一位清華大學的學生寫了這么一句話在全國各大高校廣為流傳:生時何必久睡,死后必會長眠。
這是一句鼓勵大家不斷積極進取的話。人年輕的時候,總感覺瞌睡很多,總是睡不醒,而總有那么一群人,在瞌睡面前是毫無抵抗力的,什么事情都沒有睡覺重要,一切等到睡醒了再說。
而步入社會之后,更多的人選擇了隨波逐流,干不出驚天動地的事情,升職加薪趕不上職業淘汰的進程和物價飛漲的速度,慢慢的,人有了惰性,沒了志趣,所謂的理想和夢想,已經愈漸遙遠。吃吃睡睡,過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日子。
其實,這只是部分人的狀態。還有很多人是在不斷尋找充實和提升自我的機會,他們的努力也很讓人敬佩,只是好些人在人生的幾十年當中都是處于一種迷糊的狀態,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未來要過什么樣的生活,永遠在探索,永遠沒結果。
時間悄然而逝,轉眼已到暮年,回頭去看,想做的沒做,該做的錯過。年輕時候的輕松和逍遙,社會上宣傳的一些“及時行樂”的理念,誤導了很多年輕人。讓他們忘了奮斗的樣子,忘了成功的滋味。老年時候的窘迫只能自己去嘗著、受著,怨不得任何人,只能怨自己,是過去安逸的自己導致年老的自己一無所長、一事無成。
其實,說白了,所有的假設都是在給自己找借口。唯一的真相就是:自己真的不夠努力。
第二名:73%的人后悔在年輕的時候選錯了職業
人常說,男怕入錯行。在如今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的當下,女人同樣害怕入錯行。
做正確的事遠比正確的做事重要的多。職業決定了我們的人生走向,職業素養和成就的高低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本錢,也是其社會價值的體現。
縱觀古今,凡是有重大成就和社會貢獻的人,無不是在自己喜歡的事業上精益求精,最后勝于他人,更是在職業的后半程加速前進,將那些在職業選擇上不斷后悔和一直猶豫不決的人甩出好幾條街。
很多人沒有做到愛一行干一行,出于覺悟的高低,出于抉擇當時的個人能力限制,或者出于別人的干預,很多人在自己喜愛的事業面前錯失了最好的介入時機。等回過神的時候,很多人已經在自己不愛或者不太愛的職業道路上工走了很多年,此時若是貿然出局去選擇另一個職業,則會面臨很大的機會成本。當前的職業就算是高不成低不就,但至少還有口飯吃;但是若貿然放棄去開啟另一片領域,前途未卜的情況下,很多人是缺乏膽量和勇氣的。所以這個時候,越早頓悟越早離開越早開始的人,才可能最后會真的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干成一件甚至很多件大而有意義的事,越晚離開越晚開始的人,只有等生活的枷鎖越扣越緊,直到自己被束縛已無力離開,只等老了之后后悔的份兒。
但是話說回來,歸根結底人畢竟是高級動物,是有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的,對優勢劣勢的判斷和某一個選擇的決策都會有一個評估的過程。不是所有選我所愛的人都是成功的,也有的人失敗了,最后也選了自己不愛但是能夠吃飽飯的職業。
所以,對于職業的選擇,最好一開始就選對,如果第一步沒有走好,最好在第二步跨出去的時候就想好,該怎么走,否則,只會在一條不愉快的路上越走越遠。
第三名:62%的人后悔對子女教育不當
都說父母的心在孩子上,孩子的心在石頭上。也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
人們把子女的不孝和貪婪都歸根于父母的教育不當,但其實這種理解也許是有問題的。父母把子女的失敗歸根于自己的失敗,這種自責,尤其在中國父母的身上體現得特別深。
三字經有云:子不教,父之過。
其實父母也曾經是孩子,他們的父輩對他們的教育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一個不完美教育下出來的人很難再去教育出一個完美的小孩。但是作為父母,大多數的都是有責任心的,盡管人們都知道世間沒有完美的人,但是他們依然煞費苦心將自己的孩子努力培養成他們的世界觀當中比較成功的人。這種父母總體上來說算是很不錯了,至少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是費了心的。
也有一些父母,年輕時忙于事業,忙于他們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忽略了對他們的陪伴,也忽視了他們的學業。當自己功成名就之后才發現孩子碌碌無為,其形成的一些價值觀問題很大,自己想去改變已無能為力。
成年人對成年人的扭轉好比愚公移山,難度太大。
子女一事無成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子女做的錯事惹得麻煩都要父母一一去償還去擺平,中老年之后的人生低谷因為孩子的不成器才真正到來,這才是真的苦不堪言。
所以,對孩子教育的失敗是一生最后悔的事情,毫無疑問。
第四名:57%的人后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
徐志摩說:于茫茫人海中尋找我靈魂唯一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生活中,有這種覺悟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對于自己的另一半,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是苛責更多,埋怨更多,對自己的愛人還不及對待陌生人一半的熱情。
茫茫人海,這么多人,為什么偏偏你和ta相遇了,為什么你愛的、愛你的,那么多糾糾纏纏,卻最終沒有在一起,而最后是你和ta走到一起了?我們不說緣分,我們只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
其實所有的結合,都是自己的選擇。
古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讓多少相愛的人生生被拆散,這個確實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力所造成的。但是對于當下這么高度開放和自由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戀愛都是自由的,我們有無限選擇的自由,按理說我們幾乎都是選擇了自己的所愛,可是為什么最后依然有那么多人后悔和對方結合呢?
其實,這怪不得任何人。人是會變的,你在變,你的伴侶也在變。一切皆因生活的經歷和變故而使人和人的距離產生了變化。
我們如果愛一個人,就要在自己走得快的時候,請出于善良和愛,等一下對方,拉對方一把;當對方超越自己的時候,耐下心沉住氣,主動追趕,努力和對方保持一個步調,永遠不要期許讓一個人主動彎腰來扶你,雖然有些時候別人的主動是預計一定會來的,但是卻不是每次都幸運。
凡是不愿意等待和不愿意努力追趕的,最后都分道揚鑣。這里所說的同步,不只是物質和能力的同步,更多的是精神的同步。不要等到百年之際再來后悔:我其實錯過了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一個人,那就是我的伴侶或者曾經的伴侶。
第五名:45%的人后悔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
如果人生再倒退二十年,相信很多人除了想去彌補以上四種缺憾外,更想好好善待自己的身體,使自己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去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有更多的時間去陪伴愛人、孩子,去做好自己的工作,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
然而,多少人多少年纏綿病榻,只有當病魔和死神苦苦糾纏的時候,人們才能更深的體會到健康的重要,只有在重要的人和東西失去的時候,才明白一個好身體對一個人的保護和對一個機遇的把握是何等重要。
不要再折磨自己去瘦成一道閃電,人的審美是不斷在變化的,你永遠迎合不了大眾的審美,更不要欺騙自己,其實你更喜歡一個健康活力的自己,而不是林黛玉式病態的纖纖玉姿。當然,天生體弱者,又是另當別論。
作為父母,為了下一代,請保重自己的身體,生養出一個健康的寶寶;作為子女,為了父母,請保重自己的身體,讓他們能夠在你悉心的照顧下安享晚年;作為丈夫妻子,為了彼此,請保重自己的身體,讓彼此有對方可以依靠 ,可以陪伴愛的人走更長的路,彼此呵護,彼此溫暖。
一定要珍重,沒有好身體,上面所有的一切都將歸零。
以上五條,有沒有戳中你的心房?或者你還沒有老,你還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這些讓你后悔的事情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恭喜你,你還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