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過后,梔子花開,稀稀落落的雨從南下到北,這樣的天氣似乎更加襯托出畢業季的傷感。
我目前最后一次畢業已經是5年前了,除了畢業后的第一年還會感慨下“又到畢業季,又有一批學弟學妹走向社會,自己又老了一歲……”,之后的幾年,工作的忙碌、生活的瑣碎也就讓我忘記了“今夕是何年”。今年之所以又開始感慨,是因為嘟嘟媽(也就是我媳婦)經歷了三年的努力獲得了碩士學位,我就有幸陪著她到北京見證了她的授位典禮。
在授位典禮上,所有人都洋溢著笑容,尤其是她和她的導師還有她的大師妹AY。回想三年前,選導師的時候,那年她的導師是第一年開始帶碩士研究生。因為嘟嘟媽是跨專業考研,專業基礎相對較弱,面對各路大咖的凜人氣勢,嘟嘟媽選擇了一位嬌小柔弱的女老師Z老師,很榮幸嘟嘟媽成了Z老師的開山大弟子,此時大師妹AY在家生小公主。
“女子本柔弱,為母者剛。”用這句話來形容師徒三人太合適不過了。在三年里Z老師當了媽媽也生了一枚小公主,嘟嘟媽結了婚生了嘟嘟,大師妹AY的小公主也馬上上幼兒園了。三年里,師徒三人完成了人生角色的轉化,為人妻、為人母,更重要的是都按時的保質保量的完成了工作學習任務。
最后的晚飯過后,同一個專業的同學相約到KTV唱歌,這一天北京下著傾盆大雨。剛到KTV,大家都還沒有進入狀態,幾個人在喝酒玩游戲,幾個人在唱歌,唱著那些流行歌;突然一首《涼山謠》讓大家都安靜下來,大師妹AY在那豪放的唱著,她是來自四川涼水的彝族姑娘;幾首流行歌過后,嘟嘟的小姨媽ZW,唱了一首《美麗的青海我的家》,她是個土族姑娘,來自青海;來自甘肅的三個同學,一起唱了一首《蘭州蘭州》,歌聲高亢,西北味十足;“en na yi na ju ju……”嘟嘟媽的一曲《我在貴州等你》,把大家記憶又帶回到了三年前大家剛來學校第一次聚餐時,要唱自己家鄉的歌,來自貴州黔東南的侗家姑娘(嘟嘟媽)唱了這首歌的開頭“en na yi na ju ju……”,當時大家都還認為她瞎唱的,這回總算是證明了嘟嘟媽當時是唱了家鄉的歌曲……
“我在貴州等你,等你和我相遇,等待如此美麗……”歌聲永遠伴隨著情感,嘟嘟媽、大師妹AY和ZW三個人抱在一起哭了起來,這一幕在我預料。他們三人從四年前的少數民族預科開始,一個班,一個寢室(還有YL,后來和他們不是一個專業,但是還在一個學院),后來又是一個專業。因為種種原因,四人在研二之后很少在學校,但是不管誰回學校了,只要能聚,都會聚在一起,一起吃飯、一起逛街、一起去老師那里被批評論文沒寫好……就如同親姐妹,好是讓人羨慕。
看到三個人抱在一起哭,讓我想起來很多年前的一些事。
大一的時候,也是在梔子花開的季節,在學校操場上,陪著社團里那些即將畢業的學姐學長,看著他們笑,看著他們哭,陪著他們把學校的每一間教室走完……那時候感覺畢業離自己還很遙遠。
大二的夏天,成都悶熱的天氣非常適合凍啤酒。老鄉會聚會,主題“歡送各位大四師兄師姐畢業”。在學校附近的某旅館,我們包了天臺,一群人圍著一個圈,一人幾瓶酒,喝酒、聊天,到后來說著、笑著、哭著,相互說著彼此的糗事,相互講著彼此的秘密……轉身看看旁邊大一的小老鄉,發現我也已成為師兄。
大三那年,送走了同門的師兄,送走了社團的老部長,送走了老鄉會的家人……準備好了簡歷,走向了招聘會,畢業倒計時。
大四,最后一晚。在寢室里,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一是因為成都天氣的悶熱,二是平日不喝酒的我在之前畢業聚餐中喝大了吐多了胃痛,三是明天就將離開。睡了四年的床,坐了四年的凳子,吃了四年的霞光,待了四年的國騰……天亮了,到樓管阿姨那里交了鑰匙,告別了室友,走出了百葉路1號,這一走將不再回來。
MC,嫖客,龍哥,你們可好。樓管阿姨,朱導你們可好。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是什么味道。”畢業即是結束,也是開始。有的人選擇離開校園走向工作崗位,有的人選擇留在校園繼續下一階段學習,不同選擇,不同經歷,不同故事,但相同的是曾經那些年的同窗日子……
第二天,AY是上午的火車回成都,本來想一個人悄悄的走,但是在樓道里遇到前來送她的YL和ZW,在學校大門AY拍了一張照片,匆匆的離去……嘟嘟媽不敢去送,算著時間,AY應該已經上火車了,嘟嘟媽才給YL打了個電話問問,此時YL在去面試的公交車上,她告訴嘟嘟媽她淚奔T﹏T了。
經過一夜的大雨,北京迎來了晴天。因為我們的航班是晚上,下午我陪嘟嘟媽在校園里轉了轉,本想去看看老師,但是又恰逢周末,辦公室沒人,所以也沒見成。在學校大門拍了照,回酒店拿行李,ZW和YL趕過來送別。雖然沒有人淚奔T﹏T,但是還是不舍,到了地鐵站口,雖然不舍,但還是要離開……
畢業,即是結束,也是開始。嘟嘟媽如其所愿,在一家博物館做民族研究;AY在他們那里的一家NGO任職;YL來到貴安新區在一所新成立的中學任歷史老師;至于嘟嘟的小姨媽ZW,成了一位女博士。
未來會怎樣沒人知道,就像下一塊巧克力是什么味道也沒人知道。梔子花依然會開放,端午雨依然會到來,學子們依然會一屆一屆的離開校園……不同時代,不同故事;不同地方,不同故事;不同人物,不同故事……相同的是關于校園、青春的回憶。
工作五年了,希望能有機會再去經歷一次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