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加入三余讀寫,《終身成長》是我們共讀的第一本書。
? ? ? ? 說實話,我一直不太喜歡看理論性的書籍,這類書簡直就是我的催眠神奇,一打開就打盹,而且我看書很慢,看這類書的速度就更慢了。老公看我在看這本書,打趣地說,你根本就不喜歡看這類書,還強撐著看,不是自己找虐啊!
? ? ? ? ? 是的啊,我有時也覺得是在找虐。白天抽不出時間看書,晚上孩子睡了我也想睡覺,想想讀不完,沒時間靜下來寫點感受,有時就莫名的焦躁難受。有好幾次,我想,算了,退出吧,我沒有時間和足夠的精力。但又想想,我加入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為了逼自己一把,逼自己成長嗎?于是我再一次地拿起書,再一次半夜十二點開始寫隨筆……今天亦是如此。
? ? ? ? 再說說讀《終身成長》這本書的感受吧。
? ? ? ? 這本書用了一個又一個的例子給我們講了成長型思維的重要性。我從讀第一個故事時就開始對自己評判:我自己是固定型思維還是成長型思維?更多的時候,我覺得我也是固定型思維,雖然我也不喜歡這種思維模式。
? ? ? ? 比如,我也如故事中的人物一樣,害怕別人的評價,別人的評價并不能讓我立刻想到我要進步,要改掉毛病,而且令我不安,我擔心從此在別人的心目中留下一個什么樣的印象。于是我也想去掩蓋、去偽裝自己。這些都令我自己跟討厭自己了。
? ? ? ? 再比如家庭成長的關系,尤其是夫妻關系。當老公說桌子被我弄亂了或者他收拾了桌子,我不是反思自己是不是應該經常收拾桌子,成長為一個有條理的人,而且抱怨老公,或者他并沒有打算責怪,只是在陳述一個事實,但我總是覺得他在嫌棄我不收拾桌子,不會收拾家。
? ? ? ? 親子關系中我也經常是體現了固定型思維模式。比如我也會沖著孩子發火,當孩子考試不好的時候我總會拿其他的孩子跟她比,然后悄悄地給她貼了一個又一個標簽。
? ? ? ? 社會生活中我也偶爾流露出固定型思維。比如帶老大出門,有時遇到陌生人只是好奇地看了幾眼,我會瞪起眼睛看著她,然后問他:“你有事嗎?”這其實就是固定型思維在作祟,并不是所有人的目光都是不友好的。
? ? ? ? 我也不是一直都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有時我又是成長型思維的。比如,我受挫后的態度,我樂于接受挑戰的不服輸的個性……
? ? ? ? 由此看來,我的思維方式還是固定和成長并存的。今后,我要經常反思自己,力爭能不斷成長進步。這樣才能使孩子健康快樂成長,這樣才能創造一個溫馨的家,這樣才能引領一個個民主、和諧、健康的班集體。
? ? ? ? “好好學習!”把這句最簡單的話送給自己。期待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