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寫到我向孩子的媽媽提了一個問題:為什么大家都在對孩子的教育進行投資,而你的培養卻是比較成功的?她沒有辦法告訴我這個答案,于是,她選擇了講述她孩子的成長,讓我自己來從其中尋找答案。
“現在大家都在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是怎么看待這句話的呢?”她問
剛好,我今年帶一年級,對手這個話題有進行過一些思考
“我認為,這個話還是有道理的,但,前提是不能片面的理解這句話,而強加干涉孩子的成長。我們做家長的要在潛移默化間來培養我們的孩子,觀察他們,發現他們的興趣所在,盡我們的所有能力去幫助孩子們盡快找到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包括對孩子的教育投資,例如:選擇學校、選擇老師、課外輔導、參加比賽等。”
“你是干什么的?”
“我是一名小學數學老師”
“哈哈,早該想到了,你說的也有道理,我來談談我孩子的成長吧”
“我的孩子在上小學一年級前就已經能夠自己去閱讀那些兒童繪本了,但是,我們從來就沒有給孩子去報過那些什么幼小銜接班或早教班之類的。”
“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會經常陪著孩子一起去游玩,無論我們在哪里看見廣告牌或標語之類的,我都會指給孩子看,后來,孩子也會主動來問我,那是什么字。我從來都沒有想過他會去改變什么,但是,有一天,我發現他已經能自己看著繪本去給我講出里面的故事了,雖然,他還不會寫這個字。”
“這個方法好,我自己帶孩子出去,也會給孩子指一些警示牌,希望他能早點認識這些標志,為以后的生活帶來一些便利,現在孩子看見警示牌,都會主動去問我上面寫的是什么。這個應該和你的做法異曲同工吧。”
“是的,看來,有的做法,大家是不約而同的啊!”
“是啊”
“再來說說我家孩子的數學吧,他在上小學前就已經會乘法了。”
“這么早,你們給教的嗎?”
“是的,不過,不是我們刻意去教的。有一天,孩子他爸看到孩子在玩一個繪本游戲,上面有數字和圖形的對應,孩子就問他,他爸就給教了,結果,孩子很快就會了。”
“你家孩子可真是聰明呢,他爸爸也很棒!那孩子對乘法的學習也是你們教的嗎?”
“是的,當孩子學會了乘法后,有一天,他去問他爸,乘法是什么,他爸就用相同圖形連續相加的原理來說了乘法,不過,這個孩子理解的不是很透徹。但,借助孩子的好奇心,我們讓孩子背會了乘法口訣表。”
“哈哈,好有心機啊!”
“見笑了。要做一個好家長,還是需要一點心機的,不過,最重要的,這個家長還必須是一個會學習的家長”
“這個是自然,現在這個社會學習已經變成終身的了,你能舉個你學習的例子嗎?”
“好的,說個很經典的例子吧!小學的孩子是不是有個作業是讓家長幫忙聽寫生字或課文?”
“是啊,這個是個很讓家長頭疼的作業呢!”
“是啊,我們一開始也是非常頭疼,因為我和他爸爸都很忙,出差也是常事,這樣就會出現孩子為了等我們而不去做其他作業,或者,因為太晚而沒有進行聽寫的情況。”
“有一天,我和我們的一個同事一起出差,這個同事是一個剛到單位的大學畢業生,也很優秀,我就問了一下他,以前有沒有碰到過類似的問題,結果他告訴我,他小的時候家里有個復讀機,他會自己把那些生字或者課文讀一遍錄下來,然后放出來自己進行聽寫。于是,我回去就給孩子買了個錄音筆,而我們孩子也喜歡去錄音,這樣,他發現再也不用去等媽媽來給自己進行聽寫了,時間完全由自己去掌控,這種感覺很好”
“真是一個好主意,錄音的過程也是他綜合能力釋放的一個過程,首先,孩子自己錄音,可以讓孩子再對生字有一遍認識;其次,他自己做的事,一般都會很用心去完成。”
“是啊,我們用這個方法,讓孩子去學習語文,經常去回聽他的錄音,經過嘗試,在期末都不用復習,孩子也能考出一個很好的成績。”
“好棒!感謝你和我談了這么多,希望還能有機會和你去見證你和孩子的成長,我要走了,下次見!”
“再見”
故事講完了,希望能給在孩子成長中的您帶來些許幫助和思考。我是古月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