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界,美國有一家報紙做了一個實驗,讓大猩猩去投擲飛鏢,投中哪只股票就選哪只,用這個方法選出5只股票,組成一個組合。
然后報社又從市場上選了8個明星分析師,讓他們精心挑選了5只股票,也組成組合。一段時間以后,拿這個明星分析師和大猩猩的股票組合去對比,結果發現,大猩猩選的股票比這8個明星分析師選的要好。
很多人會把以上的例子,作為“有效市場”堅不可摧的證據。
但是有效市場理論的提出者,尤金法瑪則認為,對于市場不能機械地判斷有效還是無效。那么如何理解有效市場呢?
三種“有效市場”
強有效市場
這是一個定價完美無缺,反映了關于企業、證券所有信息的市場。那么在這樣的市場下,任何監管其實都沒有必要存在,但現實情況又是如此不同。
強有效市場只是理論上的假設,現實中根本不存在。
因此提出了半強有效市場。
半強有效市場
這樣的市場中,內幕交易可以賺錢,因此需要監管。但是企業的基本面信息全部公開,因此市場價格得到了準確反映。
它的推論就是,市場很難戰勝,一般人不可能從中間賺錢,投資者們不要貪心,獲得一個大盤的平均收益就夠了。
但是,人們很快發現了“異常現象”。當一個公司公布盈利公告后,這種消息應該很快被市場消化,不應該存在長期的超額收益,然而實際情況往往是股價的上漲持續數月之久;同樣負面消息的消化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因此提出了弱有效市場。
弱有效市場
這種市場認為,很多公開信息沒有完全被納入市場中,所以還是有盈利機會的,也就是能夠獲得超額收益。
這種市場模式下,無論如何消息也是要進入市場的,這意味著今天的股價和明天的股價沒有關系,股價是隨機漫步的。
根據這樣的結論,股票操作中的技術分析也是完全沒有用的,因為技術分析就是根據過去的規律來推斷未來的股價走勢。
但現實中,很多著名的股市高手,比如威廉江恩就是技術分析的集大成者,而且賺取了豐厚的利潤。因此,很多量化交易的高手們認為,弱有效市場也是不存在的。
市場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有效市場理論一直在變化,也引起了長期的悖論。這種爭論的原因在于,市場上總有一撥人對于有效市場的理解太過靜態。
他們認為,市場要么是有效的,要么就是無效的,沒有中間地帶。
實際上,真正懂金融學的人談論市場的時候,談論的==是哪些種類的信息會被怎樣地反應在價格里==。因為信息是流動的、動態的,今天的信息和昨天,甚至未來的信息,都是不一樣的,市場的價格變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正確理解有效市場理論
第一,市場是動態的,因此有效市場也是一個動態的概念。
第二,作為一個理論,有效市場有一系列的前提和推論。我們要的做不是,記住這些結論,而是要去看這些前提是否發生了變化,然后進行沙盤推演,找到在市場上掙更多錢的機會。
有效市場理論是我們思考和行動的一個基準,而絕對不能夠作為一個靜態的、死板的概念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