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40,覺得自己奮斗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看到身邊的朋友做成了很多事情不由的開始焦慮。
于是看了很多的名人自傳,發現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早起。
在張萌的《人生效率手冊》這本書,里面提到了,人和人是怎樣拉開差距的呢,第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早起,早起的人都是心中有目標的人。
于是,自己嘗試早起,從最開始的信心百倍到最后的不了了之。
8月的一天,無意中在翻看朋友圈,賽先生的一條早起百日訓練營的招募,非常吸引我。
想起羅胖曾經說過,如果你想做一件讓人佩服的事情,在開始的第一天,就設計一個讓自己“被綁架”的環境。于是立馬報名。
一、為什么要早起?
“為什么非得早起?”我一直都在想這個問題。
終于有一天想明白一個道理,“因為早起能讓人獲得一種在心理上戰勝了敵人的感覺。”哈哈。。。
1、我晚上學習效率低。
因為白天工作繁忙,處理很多工作事情就已經很身心疲憊,想到利用下班后的時間來學習精力跟不上,想要學習新的東西大腦裝不進去。
2、受《4點起床》、《早起的奇跡》等書和朋友圈伙伴的影響。
每天早上只要打開朋友圈就會看到各種花式早安問候,當你早起打朋友圈時,那些牛人已經刷完了5公里,或是輸出一本書的筆記,真的是應了那句話,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所以,不得不早起。
3、早起能夠活出多半天的精彩
二、如何早起?
很多人問我,每天堅持早起到底難么?
我很負責地告訴你,剛開始肯定是比較困難,因為我們需要打破曾經的一些舊習慣,這會讓身體做出一些反抗,但只要順利度過了這段時間,早起就能變得像刷牙一樣簡單。
我整理了三條早起心得:
1、早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我們要明白一件事,任何習慣的養成都是循序漸進的,早起也不列外。
如果你想要養成早起的習慣,可以從七點開始練習,然后每一周比前一周早起10-20分鐘,這樣的話,我們的身體才不會有劇烈的反抗。
如果在堅持的過程中出現了小意外,偶爾會有一天兩天沒有起得來沒有關系,但不要輕意放棄,要接納自己,給自己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2、早起的前提是早睡
想要早起,得早睡啊。
設定睡覺時間,提前放下手機,聽一段助眠的音樂、翻幾頁不需動腦的書或做一次和自己深度交流的冥想,給睡眠一個儀式感——讓大腦冷靜下來。
3、公眾承諾的力量
發朋友圈是一個非常棒的辦法,有人監督,有人提醒,增加內在驅動力。
三、早起做什么?
早起不是目的,早起做了什么才是。
早起的時光很寶貴,早起第一件事情,洗個冷水臉,瞬間會感到大腦清醒很多。
1、寫晨間日記
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
花上20分鐘的時間來回顧一下昨天所做的事情,哪里做得好與不好進行復盤。
然后再計劃當天最重要的三件事。
每天的復盤讓我對生活有一種掌控感。
2、閱讀書籍
開啟番茄鐘,進入閱讀模式,有一種心流的感受。
早起100天里,我閱讀了30多本書籍。
也許,有人會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后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讀書的意義是什么?”
可以回答:“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的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這就是閱讀的意義,我相信我看過的那些書,看書時的那些感受,看完書后的一些行動,以及時不時冒出來的金句,都是閱讀時的積累和沉淀。
在閱讀中找到自己,增加見識,發現了人生更多的可能。
3、跑步
早上跑步是好處是不言而喻的,跑步是補充精力最好的方式。
在跑步中,會遇見很多為你加油陌生人,他們能給你很多力量!
在10月27號我完成了2019最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完成了半馬。
南懷瑾先生說過,能夠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我認為早起,是這個時代最具性價比的自律方式,在早起時光里積累下的努力,必定會成為你成功的砝碼。
感謝賽先生創辦早起訓練營,感謝小伙伴們的監督,一個人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