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漂亮的小汽車行駛在鄉間的小路上,突然,咣當一聲,小汽車鉆進了溝里。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司機不是老司機,是個新手。她一時興奮一踩油門,小汽車就跑偏了。
在上篇《聊聊溝通這件事(一)主動的孩子有糖吃》中,我表達了個人認為對于溝通我們該有的態度。學會主動,會有不期而遇的驚喜;用心去跟別人交流,就會有美好的開始。這是那么多本該擦肩而過的陌生人,以及家工作營的家人教會我的道理。
今天,我想說說關于溝通的另外一件事,一個常常被我們忽略掉的問題。溝通的過程像極了文章開頭的小汽車,一不小心就跑偏了。
1
有一次公司訂了幾千個紙箱,天地蓋的,上下兩層的那種。因為紙箱要急用,我就和印刷廠協商好,先把一半的箱子發過來。當貨車來了的時候,我興沖沖地過去驗貨,卻突然傻了眼。
Excuse me?廠家竟然疏忽,只發了箱子底過來,沒有箱子蓋!這樣根本沒法用好嗎!難道因為這樣的疏忽,公司要違背跟客戶的約定,延遲發貨嗎?我當即打電話過去,詢問事情原因,看看能不能找到解決辦法。
其實很簡單,印刷廠只要趕快聯系一輛貨車,再連夜把發漏的紙箱運到三亞還是來得及的。
可是我呢,把詢問變成了質問,覺得是對方的錯,就得理不饒人。
你們怎么能犯這么幼稚的錯誤呢?
裝車的時候難道沒有人檢查嗎?
噼里啪啦一陣質問,我把自己不爽的情緒一股腦兒宣泄出來。因為這樣的舉動,也惹火了對方,結果我們爭吵起來,對方一生氣就掛斷了電話,不再理會此事。
我只能在電話這頭空著急。本來不是什么不可補救的事,卻因為我失敗的溝通變得更加糟糕。是不是很好笑,嗯,我也覺得好笑,能把一件簡單的事情攪渾,這樣的破壞力讓我深深地懷疑自己是猴子派來搞笑的。
“得理不饒人”這句俗話看似簡單,其實很致命。致命之處就在于它讓我們誤以為自己在做正確的事,打著正義的旗號去讓事情變糟糕。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但如果一場溝通最終淪為各自的情緒宣泄,那么溝通就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
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反思,但還是沒有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問題所在。直到另外一件事。
2
有一次和一家供應商談價格,價錢怎么也談不下來。對方的報價高出市場價幾倍,但不得不承認他們的產品品質非常好。認定了就要和這家供應商合作,我三番五次打電話,軟磨硬泡,磨破了嘴皮對方都不肯做出絲毫讓步。那堅定傲嬌的態度簡直讓人無奈又惱火!
對方不相信我們會有很大的銷量,所以拒絕讓步。這也合乎常理,畢竟,對于不愁銷路的生產者來說,也有選擇和拒絕客戶的權利啊。
“為什么給別家的價格就可以低?為什么不能給我們一個機會?”我情緒的小宇宙終于忍無可忍地爆發了,內心的小野獸破門而出,語氣強硬起來,大有種以后再也不會離你、老死不相往來的決絕氣勢。
不合作就不合作吧,又不是只有你們一家。溝通失敗,外加撕破臉皮,大抵以后也沒有合作的機會了。
不過呢,后來我老大出面,輕輕松松搞定了這件事。對方不但降低了供貨價,還主動提出無條件支持我們的各種推廣活動。我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關于具體他是如何做到的,我下篇再說)
事成之后,老大只問了我一句話,我豁然開朗。他說:我就問你一件事,你為什么要去和這家供應商不斷地溝通談判?也就是說你為什么要去跟別人溝通?溝通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談成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價格啊。是啊,溝通的目的是為了談成一件事啊!其實,不論是帶著怎樣的目的去跟別人溝通,我們都有一個終極目標:那就是“成事”。思想達成一致,感情實現暢通,把事情做成了,才是檢驗溝通是否有效的唯一標準。
3
可是呢,我們卻常常忽略了溝通本來的目的,就像忘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就像忘記了父母對我們的好,就像忘記了春天的風夏天的雨每一個季節微妙的變化與情緒。
你準備去商場買條牛仔褲,卻買了裙子鞋子毛衣秋褲,反而牛仔褲沒有買到。我覺得這也是大多數人在溝通中常犯的錯誤。說好的溝通變成了情緒的發泄。
“來,孩子,我們好好聊聊你最近的學習情況。”
“你看看你的成績,太差了,怎么又退步了……”
情緒宣泄的過程固然很爽,由此帶來的結果也很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爛大街的話雖然被說得很多,卻十分有道理。如果我們忘記了溝通的目的是成事,那么就會出現我犯過的那些錯誤,任性地把事情變糟了。不論通過什么樣的方法,把事情辦成才是最終目的,而不是攪局。
這是工作以來,我學到的關于溝通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此后,每次在溝通中我都不斷提醒自己,把事情做成才是溝通的目的。明白這件事以后,就很少出現無疾而終或者關系變僵的慘烈狀況了。最壞的結果不過就是事情沒談成,買賣不成仁義在,和和氣氣的有什么不好。
當然,脾氣和性格是一個人長期修養的結果。但是,如果在溝通過程中,我們能夠時刻謹記溝通的目的,就有可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進退有度,游刃有余。
把一輛車開好需要很多因素,但是,如果你始終記得要開去哪里,至少不會迷路。
一言不合就開撕,是弱者的自我叫囂;而謹記初衷進退有度,才是強者的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