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集團公司創建于1964年,總部設在美國波士頓。 是全世界最大的信息技術出版、研究、發展與風險投資公司。2017年, IDG資本攜手中國泛海等中國財團收購美國國際數據集團的全球投資業務IDG Ventures。收購完成后,IDG資本將成為IDG全球投資業務的控股股東。熊曉鴿,IDG資本全球董事長 ,成為最早將西方技術風險投資實踐引入中國的人。
投資風格
先看市場,相比團隊和項目而言,更重視的是團隊。
投資心得
1、做風險投資,不要盯著股市去看。做PE基金,可能要盯股市,因為投資時間比較短,一般在上市前一年左右,所以要盯一下股市。而做風投的話,一定要有眼光,所以我一直認為風投翻譯不對,不應該叫做風險投資,它需要更多的是眼光。需要考慮到一個公司五年,六年,甚至十年以后做得怎么樣。
2、我一向以為,要投資一個行業,一定要親自試水,否則永遠只能在淺灘徘徊,無法享受大海弄潮的終極挑戰和快樂。而對一個行業的深入了解,也往往會成就日后投資的神來之筆。一個優秀的投資人,在追求可觀的資金回報之外,不能放棄的,還有夢想和激情。
3、任何一個投資公司想要的是,創造一個很成功的公司。幫助這個公司上市,幫助其取得更多的資金來發展,然后我們退出。退出以后,這個公司還要能夠持續地發展,不僅僅是給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這樣才談得上成功。
4、我的工作就是做投資,只琢磨3件事:一是市場,二是產品,三是管理團隊。實際上,最根本的就是琢磨人。琢磨一個項目進入的時機,還要觀察項目的團隊對資本的復雜態度。
熊曉鴿:如何看待未來B2B、B2C兩個面向不同人群的市場?
從2B的方面來講,未來中國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制造強國,我們現在是一個制造業的大國,但不是一個強國。我認為在B2B方面,企業軟件在中國有一個巨大的市場,很多的潛力需要我們發掘。
在這個時代創業,我們有很多有利的條件。但是也面臨更多的挑戰,因為門檻變得越來越低,錢變得非常多,錢多是好事,但是也是壞事。為什么?我們做投資,永遠在強調錢不是第一位的,我們要有錢,要出錢,但是最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在提供資金以外,還能給你帶來什么樣的附加值。所以說這個錢的選擇,對你們變得也比較有挑戰。從大的方面來講,B2B一個方面是制造業(的重振),另外一方面需要更多的云計算、大數據等,更有競爭力的B2B互聯網跟技術有關的公司。
IDG熊曉鴿:投資一個企業,我從五個方面進行思考
第一個思考:確定一家企業的天花板:
天花板是指企業或行業的產品(或服務)趨于飽和、達到或接近供大于求的狀態。在進行投資之前,我們必須明確企業屬于下列哪一種情況?
第二個思考:分析公司的商業模式:
是不是個好生意:即商業模式,企業的盈利來自于哪里?
這樣的生意能夠持續多久:即核心競爭力,是否具備實現企業長久盈利的能力、
如何阻止其他進入者:即商業壁壘,通過努力構筑的阻止其他公司進入的代價。
第三個思考:尋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包括專一性、創新能力和管理者優勢。
核心競爭力的內容包含:股東結構,領軍人物,團隊,研發,專業性,業務管理模式,信息技術應用,財務策略,發展歷史等等。
第四個思考:辨別企業的護城河
1、回報率:重點是要從商業邏輯上判斷,企業的高回報率是由哪些方面構成?決定因素是那些?能否持續?企業采取了何種措施以保障高回報率的持續性?
2、轉化成本:用戶棄用本公司產品而使用其他企業相類似產品時所產生的成本(含時間成本)與仍舊使用本公司產品所產生的成本差值。如果能讓用戶不選擇競爭對手的產品,說明企業的產品對用戶來說有粘性和依賴性,那么這家企業就擁有比較高的轉化成本和排他性。
3、網絡效應:企業通過哪些手段銷售產品? 各種銷售手段分別為企業帶來多少銷售額?傳統企業如何應對電商? 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企業的價值也逐漸由于網絡和規模的擴大而不斷放大。
4、成本與邊際成本:企業的成本構成是怎樣的?成本的決定因素有哪些?企業的成本能否做到行業最低?如何做到?單位成本能不能隨著銷售規模擴大而下降?
5、品牌效應:品牌的價值在于它能夠改變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從而為企業帶來高于平均水平的附加值。品牌效應的產品或服務具有以下特征:
1)辨識度
2)信任、依賴和滿足感
3)高于一般水平的售價
4)體現企業文化和價值觀
5)消費者優先購買
第五個思考:企業的成長性:
側重未來的成長,要從天花板理論著眼看遠景。
資料來源于網絡公開資料整理,如有侵權,請告之,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