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零售業的轉型年,作為被互聯網沖擊最大的行業之一,零售業者知道只有搭乘“互聯網+”的快車才能華麗轉身。傳統零售商們用自媒體運營、移動商城、體驗式消費等嘗試拉開新零售的大幕。在這股浪潮的裹挾下,互聯網巨頭跑馬圈地,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千禧一代正成為零售商、移動支付商們共同爭奪的對象。
10月23日,猩便利方面對外宣布,已完成對51零食的全資收購,這也是辦公室無人值守貨架領域的首宗收購案。隨著無人零售的井噴式發展,無人值守貨架、無人便利店、自動售賣機開啟了繼共享單車之后的又一輪“彩虹大戰”。
據了解,猩便利的團隊是促使光速中國等投資人下注的一個關鍵因素。“猩便利”的核心創始團隊曾在大眾點評、日本羅森和阿里巴巴擔任高管。如今,猩便利已經與阿里巴巴、美團點評、優客工場、中國平安等企業達成合作。
51零食則是一家無人貨架公司,其布局主要集中在重慶和成都地區。51零食創始人張淵斐曾在Uber任職,在之前曾在鏈農負責西南大區的運營,管控的農產品SKU超過3000個。
關鍵:品類選擇
在無人便利店跑馬圈地的同時,如何盈利成為創業者和投資人關心的問題。
哈米科技CEO趙文強曾對全天候科技表示,“一個普通的陳列貨架,成本在300到400塊之間,貨品總價約600元,BD成本在100元左右,鋪設一個無人貨架點位的初始成本在1000到1500元之間?!倍@其中并不包括倉儲物流、貨物丟失等成本,他說,一個貨架平均一天的銷售額約在150元左右。
“在我國大部分的便利店毛利率為20%左右,實際上的凈利潤只有3-4個點。像全家,7-11這種國際品牌毛利率可能達到25%-30%間,但是凈利潤也不高,這是一個“撿鋼镚”的行業?!标兾骷纹繁憷偨浝砼酸涸鴮γ襟w這樣說道。
以每個無人貨架日銷售額150元,凈利3%計算,每個貨架每天的凈利只有4.5元,即便初始成本以1000元計,也需要222天左右才能收回成本。
不過,目前,無人貨架售賣的大部分商品都是以標品為主,想要在短期內實現盈利并不容易。
此次猩便利對51零食的收購,除了“跑馬圈地”之外,還有一個目標就是擴充生鮮品類。據了解,51零食貨架的生鮮占比達60%-70%,零食占比30%。這將有效的補充猩便利在生鮮品類的短板。
猩便利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司江華在接受全天候科技等多家媒體的訪談中也表示,“猩便利的店鋪中有60%都是貼有猩便利logo的PB類(Private Brand,自有品牌商品或中間商品牌商品)產品,其中最典型的就有我們自行加工生產的熟食品類,這也是我們跟其它同類競品的差異之一。”
而從全家等便利店的運營經驗看,生鮮、熟食作為高客單價高的高頻消費品類,成為線下便利店的主要盈利來源。投資了猩便利的光速中國創始合伙人韓彥告訴全天候科技,“便利店中售賣的生鮮、熟食兩大類產品單件能實現50%左右的利潤?!?/p>
在品類選擇上,蘇寧的五人便利店—“Biu”也希望走出差異化。蘇寧的無人店商品主打體育用品,包括運動服、運動背包等品類。蘇寧內部人士告訴全天候科技,蘇寧布局五人便利店希望走“務實路線”,要真正能實現盈利而不是搞噱頭,在他們看來,體育用品這類高毛利的品類更容易實現盈利。
目前來看,布局差異化的高毛利產品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小e到家引入了網易嚴選的零食商品,而哈米科技則與易果在生鮮供應上達成合作。
無人零售業態將走向融合?
在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之后,無人貨架、無人便利店迅速成為創業者和資本青睞的焦點。
該領域被披露的項目已經超過30家,企業單筆融資也是動輒過億。目前,無人零售主要有三種形態:自動售賣機、無人便利店、辦公室無人值守貨架。
韓彥表示,“今年新零售的表現,主要體現在從智能貨柜到無人便利店再到無人貨架以及升級版的便利店。它們的本質上仍然是供應鏈、大數據、物流配送的逐步升級。因此我并不看好單個做無人貨架的企業?!?/p>
無人零售領域的合并似乎在印證韓彥的觀點。上個月,無人貨架“果小美”與智能貨柜“番茄便利”完成戰略合并。此次猩便利對51零食的收購。辦公室無人貨架、智能貨柜、智能便利店正在針對不同的場景相互依存、走向融合。
韓彥認為,辦公室無人貨架雖然無限接近消費者,但因其本身固有的空間限制很難形成一個產品豐富的零售場地。智能便利店則從另一維度有效的補充了無人貨架的短板。猩便利利用辦公室無人貨架和社區新型便利店兩種結合的運營模式,能有效的彌補配送的成本,實現快速的規模化。
司江華也表示,“辦公室無人貨架一方面作為辦公室場景的無人零售渠道,另一方面也能和社區新型便利店的數據打通,包括選品、物流和營銷體系,共同構建猩便利的便利零售體系。”
▼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