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原來,她心心念念的,不肯放下的,不肯忘記的,都是從前。
這是過去的歲月,穿越時空,給她的溫柔的照拂。
序
? ?丫頭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是極其艱苦的,70年代的農村缺衣少食,連一粒扣子都彌足珍貴。但因為有了姥姥和姥爺的呵護,有了哥哥的陪伴,即使父母不在跟前,即使清貧,也沒有因為少了關愛而變得孤僻。哥哥,是舅舅家的兒子,比她大6歲,同住在一個大院里。在丫頭的成長歲月中,哥哥給到她的,是那種最直接的關心和陪伴,無私而簡單。這種情感,陪著丫頭走過了整個幼時和小學乃至初中時代,也教會了她,即使再困難,人與人之間,也要相互信任,相互扶持,相互關愛,才能獲得前行的力量。
? ?時光流轉,那個共同成長的院子如今已蹤跡全無。但是,每次,想起那段風一樣玩耍的歲月,想要再回去而不能時,心中一片悵惘。
? ?丫頭常常想,至今,她身上還保留著鄉村的淡然和恬靜,遇到困難和憂愁時,能夠靜心下來,學習和孤獨相處,勇于發現身邊的美好并微笑對它,這都仰賴于她極其豐富的童年生活。因為,那山,那水,那人,那些烙在心靈深處的印記,在一直推動著她向前奔跑, 而且時時提醒她,當你不知道該往何處去,就想想你從何處來。
【第一篇:最近一次見】
最近一次見
丫頭最近一次見到哥哥,已是四五年前的事了。
? ?聽說老家的村子整個兒都要拆了,忙趁著院子還在的時候,回了趟老家。哥哥陪著丫頭和她先生兩個人,村前村后的轉了一圈兒,還特意去看了丫頭最愛的那棵橡樹。小時候她總愛坐在那棵樹下,俯看整個村子,神游上老半天。吃過午飯,哥哥看時間還早,又帶著他倆去山附近的水庫釣魚。丫頭一會兒魚線纏上了,一會兒魚鉤掛上了,一會兒魚餌吃光了,于是,整個兒水庫邊兒上,就聽著她咋咋呼呼地喊著,而哥哥就跑前跑后地給她忙乎著。先生看不下去了,哥哥卻憨憨一笑:“沒事兒,她打小就這樣。”
? ?哥哥蹲在那兒,弓著背,眼睛微微瞇著,一雙手,有條不紊地給她捋著亂作一團的魚線。哥哥的手可巧啦。小時候,大到滑冰的冰車、打鳥的彈弓、捕魚的網兜、壓火柴的洋火槍、小到折疊的紙牌、木刻的小刀、嘴里吹的榆樹叫叫……她有多少個玩具,都是出自哥哥的這雙手,可現在,它和記憶中姥爺的手一樣,黑黢黢的,布滿了老繭和傷痕。丫頭看著,一時間愣住了神兒。她似乎頭一次覺得,歲月在哥哥身上留下了印痕,他,不再年輕了。不一會兒,魚線解開了,哥哥又重新給她掛上了魚餌,和她說:“行了。”
? ?丫頭沒吭聲,接過魚竿,觸上了哥哥的手,那手就像銼刀一樣,硬而粗糙。
? ?她問:“哥,你咋有白頭發了呢?”
? ?“老了唄。你都多大了,還說我啊?”
? ? “在我心里,你可是一直年輕啊。我還記得,有一次,你們同學一大早兒,在屋后面的官道上喊你,一起上學。我出去送你,一大幫人,就屬你帥呢。有一位外號叫“一座山”的,為這個,還不服氣呢,一個勁兒地追著我問,到底是他長得帥,還是你長得帥。”
?“一座山?還有這事兒,我都忘啦?”。
?“怎么就忘了?”丫頭急了,拋下了魚桿,用手比劃著:“可不,一座山,他那么壯,叫這名字可不虧。打那兒以后,每次見了我,都要逮住我問,到底誰帥。”
? ?哥哥看著她,也不禁笑了起來:“噢?是嘛?現在可不帥啦,老啦。”
? ?說這話的那年,哥哥35歲,已經是個地道的莊稼漢了。可在丫頭的心里,哥哥一直都是那個十幾歲英挺的少年,憨憨地關切地朝她微笑。
? ?丫頭干脆拽了凳子,湊到哥哥眼前,和他說起話來。哥哥,也笑著,給她講起她小時候的那些事。有很多事兒,丫頭都忘了,就一邊聽,一邊笑,一邊感慨。
? ?那一個下午,3歲的,5歲的,8歲的,……一個個歲月裁剪出來的瞬間,仿佛一張張黑白卻清晰的電影膠片,在丫頭的腦海里,用老式的放映機做了一遍回放。不知道為什么,丫頭總覺得,隨著年紀的增長,小時候的人和事兒,變得格外的親切而令人懷念。反倒是長大了后發生的許多事兒,甚至是才發生的,都模糊不清了。
? ?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 原來,她心心念念的,不肯放下的,不肯忘記的,都是從前。
?這是過去的歲月,穿越時空,給她的溫柔的照拂。
?這是丫頭和哥哥的故事。
【第2篇:玉米兵和暴躁的沙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