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四象限時間管理法大家很多人都知道,但踐行的人卻不多。為什么呢?因為打開方式不對。
在前幾年,我就聽說過,并也嘗試過用四象限時間管理的方法來規劃自己的時間,但后來感覺沒有什么用處,就沒堅持用下去了。最近,我重新啟用,發現挺有效果的。因此,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現在的做法。
1.羅列
管理時間之前,我們要先清楚自己要做哪些事情。這個事情可以是提前一天的晚上想好,也可以是第二天早上起來想好,都沒有關系,重要的是,你要把自己要做的,會做的事情都想好,或者把他們都寫下來。這一步,只確定事情的數量。所以,一定要真實的把事情一一列出來。
2.分類
第二步,才是給事情分類。根據重要與緊急兩個維度,將列出來的事情分為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緊急四大類。在同一類里面,又可以根據程度排出優先順序。怎樣確定事情屬于哪一類呢?我覺得這個沒有統一得標準,不用太糾結,適合你自身的實際情況即可。我一般是這樣確定事情的類別:
重要緊急:工作上需要及時處理的事情,臨近截止時間的事情...
重要不緊急:對自身成長有幫助的事情(閱讀/運動/寫作/喝水吃水果)
緊急不重要:工作和生活上一些瑣碎的等待處理的小事...
不緊急不重要:娛樂(刷朋友圈/抖音...)
而且,一定要把寫下來的安排貼在明顯的地方,讓自己容易看到的地方。這樣才能讓自己時刻記得今天的時間安排。我的做法是寫在便利貼上,然后貼在日歷上。
3.順序
當把事情分好類之后,下面就是考慮想做什么事情了。有的人是這么想的:先把重要又緊急的事情做完了,然后盡量克制自己不去做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
而我根據自身的情況,因為我是一個有點完美主義傾向的人,我可能會花一整天的時間去糾結我的重要又緊急的事情,不到最后一刻不完美。而且我也是一個控制不住自己不去做那些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越是控制越是控制不住。
所以,我做了以下的安排:
先做重要不緊急的事情。每天早上起來,我會先安排自己去閱讀、去朗誦,去晨讀。這些事情是需要每天去做,去積累的,是沒有人督促你去完成的,是容易被其他事情取代的。所以我會先抽出時間,來完成這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對于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我是配合重要又緊急事情的完成來獎勵自己的。在做重要又緊急的事情的時候,我又會利用25min番茄時鐘法,讓自己的專注力更加集中,更加高效完成重要又緊急的事情,然后完成之后,就可以做一下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這樣的話,我會為了能做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而更加迫切完成重要又緊急的事情。
每天,當我什么事情都不想干的時候,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處理那些緊急不重要的事情。
每做完一件事,就在便利貼上面打個勾,這樣,你看著事情一件一件被完成,你會有很大的成就感與喜悅感。當你提前完成,還會覺得自己多出了好多時間的感覺。
大腦都是懶惰的,都是混雜的。如果我們不整理規劃好自己每一天要做的事情,就會渾渾噩噩的過日子。可能一天過去,你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所以,想要高效工作,享受生活,從時間管理開始吧。
從今天起,認真規劃你每一天的時間。
時間,是老天給大家最公平的禮物,
一分不多,一秒不少。
認真規劃,才對得起這份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