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讀書現學現賣# 第5期 《大眾傳播理論:范式與流派》 頁碼P80-104
筆記:
1.理論不過是通過某種程序,從現實中抽象出來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聯系。理論就是為了解釋摸個現象,按照一定的規范所抽象出來的概念體系。
2.學習這種嚴密的思維方式,也就有助于我們在生活中更有效的做出準確的判斷。通過理論的學習,我們揮發想,再次面臨同一現象時,我們將會擁有更多的選擇。
3.理論要有解釋的目標,它讓我們從現實中選擇性的突出更富有意義的部分,讓雜亂的現象呈現出一定的秩序。人們可以在理論的指導下,對現象進行篩選,把普通人看來毫無關聯的現象整理加工,并賦予其意義。
4.理論是一個概念體系,它包括概念和概念之間的聯系。而概念是為了幫助我們思考催某些現象或現象的集合所賦予的標簽。
5.概念的基本元素是命題,命題是對概念之間的關系的判斷。而沒被完全證明之前,這些命題只能叫做假說。通常,理論中各個命題之間還要形成一個系統。
6.合理的理論建構必須遵守一定額程序,即必須遵循規范的程序。
7.科學家們所做的工作就好像財迷,研究的前提(范式)決定了哪些問題值得研究,人們知道謎底一定存在,只不過暫時沒發現而已。
8.在地心說面臨危機后,布魯諾和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人們發現,一旦徹底改變前提條件,原來復雜的解釋一下子變得簡潔起來,難解的現象也突然有了令人滿意的解答。
9.科學研究就這樣周而復始、不斷地經歷前科學-常規科學-危機-范式革命-常規科學這樣的循環。
10.不同的學者之間所持有的不可通約的研究范例稱作范式。它的特點有:一它是指導一個學術群體中大部分成員的返利和前提假設,它指導人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二它是一個學術共同體公認并共享的世界觀,圍繞著某個范式會形成“無形的學院”。三不同學術共同體之間的范式是不可通約的,他們相互矛盾。
11.一種范式取代另一種范式,不是一味范式本身具有進步性,而是因為學者們從心里上更愿意接受它。
12.認識論與本體論互為條件,我們在對世界的性質做出判斷的時候,就必須對這個認識的正確性做出證明,同時我們要先承認世界的存在即其性質,確定對象,然后才能談得上對世界認識。
13.學術研究總是與一定的意識形態和權力聯系在一起,學術研究總是為一定對象服務的。
14.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
15.不能嚴格簡縮為某個事實的,簡單陳述的任何命題洞窟不可能具有實在的清晰的含義,不是我們研究的對象。
16.經驗主義只是簡單的堆砌零碎的事實,實證主義的不同之處在于它還要運用思辨的邏輯揭示永恒的普遍規律,做出預測。
17.一個研究的過程與結論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里加以復制,這樣可以證明規律的存在具有必然性。
18.一個科學的理論必須是能夠被證明是錯誤的,否則這個理論不具有科學性。
19.一個命題越容易被證偽,它的價值研究也就越大。不容易被證偽的命題,大多是老生常談,越全面,越不容易出錯(被證偽),越等于什么也沒有說。
20.對于學術研究來說,越是表達清晰,概念界定具體,越是新穎的題目,研究價值越大,反之,那些大而無當、缺乏新意的題目,最好回避。
21.研究者應該關心的是最經常發生的事,即瑣碎小事,從中尋找普遍規律。如果獨特的時間不具普遍性,意義就不大,追逐突發事件的道理也一樣。名詞不等于概念。
感想:
1.學習了理論并踐行,就會在生活細節中發現很多有趣的事,于是生活就變成了一場很有意思的發現之旅。這是一種可以尋找到人生樂趣的妙招。
2.理論要有解釋目標、有界定范圍,有驗證方法,多練多思考,就不容易被高大上的空口白話洗腦。
3.看待問題要有批判思維,用不同的思維方式或換個思考角度,世界很多元,相關不等于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