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天,聊到近況。
朋友:我最近忙死了。感覺時間都不夠用啊,恨不得每天有48個小時!
我:怎么這么忙了?
朋友:最近報了彩鉛繪畫班,算是圓了我小時候的夢想,然后每天開始學習兩個小時。我原本每天都要鍛煉1小時的,加上每周三天的舞蹈課程。還有線上自媒體學習,同時公眾號也要更新。每月都要閱讀完成5本書。白天還要上班,消耗掉非常多的精力,感覺每天身體被掏空。
朋友白天上班工作的內容,與這些眾多的業余愛好絲毫不相干。可是朋友卻樂此不彼。為了完成這些業余愛好,達到提升自己的目的,也幾乎是每天熬夜到12點,甚至1點鐘。第二天早上6點半起來,開始一天的工作。
我看了她公眾號文章,更新速度很慢,每周只有一篇或者兩篇,閱讀量也很低。每月要完成5本書的量,其實大部分月份只是看完了1本書而已。按道理,如果每天鍛煉1小時和每周三天的舞蹈練習,身體形態和面貌一看就知道狀態了。 可是很長一段時間面色很差,皮膚粗糙,很難讓人相信這是每天鍛煉的結果。彩鉛繪畫課程我不得而知,但可以預想短期內效果肯定很差。
最后,我告訴她:你現在要做的就是聚焦。把眾多的愛好逐步聚焦起來,這樣才能在一個方向上形成突破。如果不能舍棄掉一些,就算一天給你72小時,你也一樣被掏空。
回顧前段時間,我寫了一部微型流水賬小說。算是在自耕地上做了一個小小的嘗試。反饋的結果當然是暫時不適合寫。這個小小的產品試錯,也讓我更加明白了,只有堅持在一個方向上寫作,才能形成巨大的優勢。
如果今天寫散文,明天寫娛樂新聞,后天寫雞湯,大后天寫讀書筆記,這樣的寫作方向只能讓人感覺定位不清晰,也會逐漸迷失自己。
一直以來個人的大致寫作方向定位——個人成長。這一基本框架不會改變。
當方向明確清晰后,這樣才能勝出呢?尤其是在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沒有地位,時間精力有限的情況下。
也許好的答案就是,把所有的注意力聚焦起來,匯集在一點上,通過時間的作用就會形成一種可怕的穿透力。
而注意力卻又是最寶貴的財富,記得李笑來老師說過避開成長道路上的三個大坑:第一個大坑,莫名其妙的湊熱鬧;第二個大坑,心急火燎的隨大流;第三個大坑,操碎了別人的心肝。
眾多的愛好看似能夠多渠道的提升自己,可是最終換來的是注意力被分散,分配到每個事情上面就會很少。因此,在任何一件事情上都做不到精深,做不到專業。
與朋友相反的例子,是我的一位大學同學。大學期間對口琴感興趣,剛開始吹,聽的恰似鬼哭狼嚎,吹的人仰馬翻,家家閉戶。可是人家就認定了這一件事情,業余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這個上面。即便大學畢業也一直在練習。現在每次公司晚會上都少不了他的口琴表演,而且走到大街上隨便來一段,都能夠引起路人的駐足觀看投錢。
在這一點愛好上,同學做到了把注意力聚焦在一個興趣愛好上,終有所成。
對待興趣愛好的最好姿勢就是,找到那個讓你成長的興趣愛好,逼自己把時間和注意力花費在上面,然后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