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生活是慢節(jié)奏的,沒有那些多余的紛爭,平淡,閑適,且清凈。
因為遠(yuǎn)離城市,所以少了喧囂;因為親近自然,所以多了寧靜。
入得山中,神奇似的,在城市的車水馬龍中日益浮躁的心,因著山間的空氣的清新,生活的清凈也慢慢變得平和起來,莫名地,整個人松懈下來,少了無由的浮躁,少了堆積的壓力,多了幾許輕快,多了幾絲歡樂!
車子沿著曲曲繞繞的山路徐緩向上,向下望去,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房屋散落在山間的各個角落,并不密集,卻又顯得相當(dāng)?shù)暮椭C,似乎本該如此,一切都渾然天成。當(dāng)然,在如今旅游業(yè)發(fā)展蓬勃的盛況下,充滿著現(xiàn)代氣息的建筑也必然是不乏的,但也可以在山間的某幾個角落看到一兩幢那種破舊的,泛著古舊氣息的老房子掩映于山間草木之間,那一片片磚青色的瓦與那斑駁的長著綠色青苔的墻壁,均以無聲昭示著一種古樸的氣息,一種久遠(yuǎn)的蒼涼,仿佛某一頁歷史遺留下來的殘垣,寂然且孤獨;卻又仿佛不曾孤寂,在悠長又寂寥的日子里與山間草木,林中鳥獸無聲相陪,默然作伴,頗有一種“物我兩相知,物我兩相忘”的感覺,雖平淡,卻安心!
入山之時,正是四月,這時的天氣就像個調(diào)皮的孩子,時而微雨清爽,時而懸日灼人,時而暴雨寒涼,總讓人鬧不清它究竟想要干些什么,只能隨著它的心情忽東忽西,忽上忽下……雖如此,卻因它的多變,讓我們在短時間內(nèi)更多地欣賞到了山間因天氣多變而不時變換的美景,所以偶爾暗嘆天公不作美之時,驚喜與贊嘆也是頗多的。
清晨早起,洗漱,飯罷,出山莊,沿一幽僻小徑,往通后山。沿著石階往上,坡較緩,并不陡,因此并不覺得吃力,反而有一種信步山中的錯感。行到半山腰開闊處,停步,轉(zhuǎn)身,瞭望對面的遠(yuǎn)山,朝陽初熹,遠(yuǎn)處的山巒氤氳著一層薄薄的霧靄,飄渺之間,如夢似幻,在晨曦的霞光中,似乎還裹上了一層淡淡的,若有似無的金黃色,斯情斯景,實在美極!
晚間,似乎總是聽到雨滴落下的淅淅瀝瀝的聲音,卻并不如往常的下雨那樣惹人躁,反而于聽覺上有那么一種獨特的美感,似細(xì)雨誤滴梧桐葉,孤涼,凄清;似玉石偶爾相碰,潔然,清脆;似美人奏琴時指尖流淌的音符,明媚,憂傷……后來才知,其實那真的不是雨,而是山間的泉流,自山頂而始,踩踏著節(jié)拍,緩緩而來,一路歡歌,奏出這動人的樂章,給這寂靜的夜帶來靈動與歡暢!
在山上,晚飯吃得早,便養(yǎng)成了每日晚飯后散步的習(xí)慣。于是,在那十日間,每日晚飯罷,乃約二三好友,相攜游玩,在林間田地,在村落人家,在溪畔路旁,一路信步閑走,一路談天說地,一路覽閱佳景,幾廂盡歡,莫不快哉!
當(dāng)我們老了,無欲無望,尋一處秀水青山,筑一翎簡易竹屋,就此安居,怡然其得!
一盞清茶,幾縷清風(fēng),如此,便是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