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人民至上。”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我們發展經濟、創新科技,說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中,還是依然要以人民為指引,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永恒的奮斗目標。
以“人民至上”作“航向標”,不論狂風驟雨還是電閃雷鳴,都要將“安全感”放到人民心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寧可暫時影響一點經濟發展,也不能讓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傷害,尤其要保護好老人、孩子”。面對世紀疫情,從武漢保衛戰到迎戰德爾塔、奧密克戎的全鏈條精準防控,“生命至上”的以人為本的人權價值愈加彰顯。以人民的幸福為指引,順應人民求幸福、民族求復興的潮流,才能擁有奔赴未來、應對挑戰的不竭動力。
以“人民至上”作“指引牌”,不論泥濘坎坷還是崎嶇險峻,都要將“幸福感”塞進人民懷里。習總書記說:“人民的信任,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責任。”歷經數年持續奮斗,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黨和國家把廣大人民放在心中,堅決帶領廣大貧困人民脫貧的決心不怕積重難返的困境,人民的美好生活永遠是共產黨人崇高的追求。 ???
以“人民至上”作“金鑰匙”,不論艱難險阻還是荊榛滿目,都要將將“獲得感”遞到人民手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提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人民是固國的根本,根本穩固國家才得以穩固,人民心安,國家才得以安定。人民的“煩心事”,是國家的“操心事”,人民的“揪心事”是國家的“傷心事”,要讓人民“寬心”,國家才得以“舒心”,讓人民“暖心”,國家才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