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便喜看書,可惜愛看的都是所謂的閑書。沒有目的,碰巧尋到一本書,打開看。若心心念念,便一口氣讀完才肯罷手;若翻看幾頁心生厭煩、頭暈眼花,則棄之不肯再讀。
在挑挑撿撿中,不知不覺已看過很多愛情類的書。我把它分成兩類,一種是如《茶花女》《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飄》《傲慢與偏見》《簡愛》等這樣的經典名著;而另一種是在《故事會》《知音》《泡沫之夏》《天使街23號》《左耳》以及一些不知名的雜志上看到的來源于生活或者想象的故事。
而這些故事中印象最深刻的來自哥哥們的語文課本《麥琪的禮物》。初看時還是十歲左右的孩子,沒看懂課文到卻記住了這個美麗的故事。貧窮的德拉和吉姆夫婦,相濡以沫的度日,為了在圣誕節給彼此一份禮物,舍棄了自己最珍貴的所有,最后卻換來對彼此無用的東西。但結尾處丈夫解釋完對妻子說:“煎牛排去吧!”給故事畫上一個完美的結局。
初看時真恨不得鉆進書里,在他們買禮物之前就告訴他們事情的真相,這樣省下來的錢就給拮據的生活現狀帶來一點好轉。但現在想來,這樣小說便少了八分的美麗,主人公的心里應該更多的是失落而不是原著中的幸福吧。
最好的愛情就是旗鼓相當的心意和一起對生活的努力吧。雖然,有些人更灑脫的說:我愛你,是與你無關的事情。但若不是少不更事,便是一句欺騙自己與別人的謊言。
六年級時有晚自習,便開始住校。有一天看到《情深深雨蒙蒙》這本書,時下電視劇也播放的正火。書傳到我這里時要求第二天還給人家。上晚自習時偷偷的看,下晚自習便等大家睡下在門口的路燈下看,讀完已是凌晨一點左右。故事情節和電視劇稍有出入,但一樣的大段瓊瑤式情話,完美的剪不斷理還亂。總讓我懷疑電視中的世界為啥那么小,大家都不約而同愛上同一個人,幾個回合的誤會鬧騰,主角們最終不期而遇,大多有個不錯的結局,
這樣的故事雖完全是編造,但在書桓答應如萍的訂婚,后看見依萍竟隨之而去。讓我對一個看起來完美的男主角有了深深的厭惡。一個人該是有多自私多不成熟,才會借一個人的懷抱來逃避另一個人給的傷害,況且他明明知道如萍愛他。
但依萍在愛情里敢于表露真實的自己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那個受過傷有陰暗面的自己,尊重理解接納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但同時你努力的讓自己變得更好,擁抱著說:你所有的模樣,都是我喜歡的樣子。
稍大一點,我便接觸到一些名著,比如《茶花女》。它講述了有教養的富家公子愛上美麗無依的交際花姑娘,她的美麗吸引了他,她的單純忠誠讓他愛上他,最終她的被迫離開與默默承受付出讓他永不會忘記她。最初的試探,漸漸地相愛,而待真相揭開已是決別。
愛情首先應當傾聽的自己的內心,敢于去嘗試吧。結局盡管不一定都是美好,但戀愛時是了解另一個自己的最好時機,況且過程讓你在結果時遺憾卻不后悔。在愛情里你找尋的是,你自己的模樣。
幾乎對絕大多說的女孩來說,《簡愛》算的上是一本不陌生的名著。兩個看似不對等的平凡人,在相互誤解,相互袒露,相互理解中攜手同行。簡愛那句經典的名言:“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么?”讓每一人都心生震撼,每一人都值得被愛,只是現實中大家都固執的認為只有我變得更漂亮了更好了,變成別人喜歡的樣子,才有愛人與被愛的資格。
縱使是結過幾次婚瑪麗蓮夢露說過:“我自私、沒有耐心、缺乏安全感。我會做錯事、發脾氣、有時還很難纏,但如果你不能包容我最差的一面,那么你也不配擁有我最好的一面。”也無不讓人唏噓她的選擇。她有這樣的底氣去說這樣的話,只是忘了先問問自己能不能包容那個不被愛的自己。
愛情最好的模樣,應當是讓你會愛上自己的樣子吧。這樣的你是最真實,最舒服的。你可以在長大后依舊偶爾天真傻氣。無論是怎樣的你,怎樣的他,都是讓你覺得是最好的最可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