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你目前的工作模式是不是:覺得每天有很多事情擺在面前,從早忙到晚,回過頭,發現還有那么多事情沒做,更糟糕的是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忙什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然后發自內心的一聲嘆息:如果有時間,我就去考研;如果有時間,我就去辦張健身卡,鍛煉身體;如果有時間,我就好好陪家人;如果有時間,我就......
別騙自己了,好像有了時間你就真能干成什么大事兒似的!你把自己弄得很忙,不過是為了掩蓋因虛度一天所帶來的愧疚感罷了。
你的確坐在電腦旁看似努力工作,但顯示器上的《甄嬛傳》讓你流連忘返;花很多時間把認為有用的東西“另存為”,直到硬盤存滿,也沒有“存到”自己的腦袋里;想學英語,下載了“新東方”,卻再沒有“下一步”;每天都在熬夜,卻是個鐵桿的“手機控”... ? ? ? ? ?
我們每天看似忙碌,實則是伴著“焦慮”的亂忙。之所以會焦慮,是我們在潛意識里覺察到自己正一點點的、不知不覺的辜負了自己。沒有計劃的工作都是浪費時間,沒有目標的努力都是自己騙自己。
對時間管理感興趣的人大概能分這兩種: 忙得找不到北和閑的不想找北。不管你屬于哪一種,其實都一樣:想做的事太多,做成的太少。一天24小時,誰都一樣,你缺少的,不是時間,缺少的是掌握的方向,缺少的是做事情的方式,沒有真正管理好時間這個資源。沒有計劃的學習都是浪費時間,沒有目標的努力都只是自己騙自己。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打敗這種焦慮的最好辦法,就是管理時間、規劃時間,并付出行動。行動這件事兒從不需要看黃道吉日,從不需要看天氣冷暖,只需要你此時此刻去行動,此時此刻就是一切!
1.周末,考慮下一周要做的所有事情,列出工作清單。
2.在最重要的事情前面標注上“A”,次要的標注上“B”,不重要的標注上“C”。標注原則:即重要性又緊急的優先——重要的或緊急的次之——不重要但緊急的或緊急卻不重要的再次之——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排在最后。
3.“A”類事情再按“A、B、C”排列。
4.把清單放到最顯眼的地方。
5.每做完一項工作,在標注的旁邊做一記號,表示“已完成工作”。
把自己的工作梳理清楚,正確判斷事情的優先順序,工作時才不會眉毛胡子一把抓。長期堅持使用這個技巧,工作就會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有效率,你就會成為一個節約時間的高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