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能指望誰都對你知根知底,所以不管什么事情,面子上的東西還是要做好,畢竟你的里子再好,卻不是誰都能看得到的。
1
寫作以來,承蒙各位讀者的厚愛漸漸也有一些人氣和轉載。
最近經常有編輯問我要授權,有的讓我心里舒坦,有的則讓我授權也不是,不授權也不是。
不舒服的那類情況通常都是這樣的:
——在嗎?
——有事請說。
——你那篇遠方不茍且我很喜歡,能授權給我轉載嗎?
——對不起,我好像并沒有什么文章名字叫做遠方不茍且。
承蒙你們抬愛,這樣的抬愛可真是叫人不痛快呢。
你連我文章名字叫什么都不知道,就來問我要授權,你不給我面子,我憑什么給你面子?
好事如我,看了看這些公眾號,點擊量無一超過一百的。
反觀那些流量高的大號,編輯們必然都是工工整整的一套格式:
您好,我是公眾號XX的小編,您的文章《XXXX》我們特別喜歡,能否授權轉載呢?我的微信號是(xxxxx),靜待回音。
內心受用的我也自然都是客客氣氣地回復,你開心,我也開心。
想要把事情做好做到位,表面功夫少不了,人家點擊高豈是毫無原因的?
做好表面功夫不是說一定就能達到什么目的,起碼大家都樂見其成,心情也好呀。
2
剛入行時候的我,自以為是地認為“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是真理,嘴上總是掛著一句”不要在意這些細節啦“,想著只要把事情做出來就好了。
有一次甲方打電話跟我催方案進度,要求之無理,著實把我氣著了。于是一時忍不住語氣有點難聽,態度也生硬。
結果當然是被甲方狠狠地投訴了一通。后來領導找我談話的場景現在仍歷歷在目。
當時領導對我說:小徐啊,你這人還是比較有才的,也正是這一點,你骨子里有一股桀驁不馴,以后要收斂點,畢竟人家是客戶,要求再過分你嘴上也要好好說,別讓自己在這種事上吃虧。
是啊,面對傻逼甲方,都不能把人家哄住,還想做什么產品經理。最后反而落得自己受罪,人家對我印象不好,工作開展起來也是困難重重。
直到自己因為表面功夫做不好吃了大虧,我才知道連表面功夫這些人家第一眼就能看到的事情都做不好,什么遠大理想都是空談。
人家連面子都不給你,還跟你談什么理想啊。
3
我有個前輩對我說:你別看我是個直腸子,但我是個招人喜歡的直腸子。
他們是做廣告的,難免要轉發各種文案。
有一次,領導把他當著整個部門的人逮起來,指著他鼻子問他為什么沒見她轉發部門的策劃,是不是不想干了?
其實我這個前輩工作和生活是兩個微信,大家加的都是他生活的號,事實上,他的工作號每一篇都轉了。
他并沒有當場和領導頂牛,只是默默認錯,然后坐下了。
他問我:你猜后來我怎么著?我搖搖頭,表示好奇。
他說,后來他是私下去找領導解釋的,結果領導最后還和他道歉了。
前輩是這么勸告我,你不可能指望誰都對你知根知底,所以不管什么事情,面子上的還是要做好,畢竟你的里子再好,卻不是誰都能看得到的。
4
當然,我們從小都被教育:不要只做表面功夫,要功夫深,鐵杵才能磨成針。
這句話是真的,多少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只有真材實料才是為人的價值。
但是,大家都是碳分子,木炭只能成其為木炭,而鉆石卻是價值連城的珠寶。人家不僅是珍稀的物什更是長得好看的物什啊!
越是表面的東西越是一種直觀感受,雖然第一印象并非永遠正確,但卻總是最鮮明、最牢固的,它決定著人們交往的過程。
為什么我們總是說心直口快的人不招人待見?心直是好事,口太快了,到時不僅人家不快,你也不會舒服。
有句俗話不是說:
看破不說破,面子上好過。
與其說面子是別人給的,不如說是自己掙的。
你連面子上的功夫都做不好,憑什么要別人給你面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