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藝謀導演偕同老搭檔鞏俐以及著名演員陳道明拍攝了電影《歸來》,上映之后引起了不小反響。片中演員表演細膩到位,人物心理刻畫淋漓盡致,看過之后,令人百感交集,為兩位主人公的真摯感情,為現實生活對他們造成的深刻傷害……
? ? ? 該片改編自女作家嚴歌苓的作品《陸犯焉識》,其實也只是選取了作品的結尾部分,并且做了修改。前幾天我也買來歸來這部電影的小說版本《陸犯焉識》 ,之前似乎看過一遍,但印象不深,這次看完電影之后再次翻出來,靜心閱讀,慢慢讀出了一些味道。較之電影它涵蓋了更為豐富更為深刻的內容 。
? ? 先說說作者嚴歌苓,她是海外最有影響力的華人作家之一,好萊塢專業編劇。她作品眾多,且獲獎作品也很多,短片小說《少女小漁》,《女房東》獲臺灣《中央日報》第三屆,第五屆文學獎,長篇小說《扶?!帆@臺灣聯合報副刊小說大獎。其作品還有《小姨多鶴》,《第九個寡婦》,《一個女人的史詩》,《金陵十三釵》,《一個女兵的悄悄話》等等。嚴歌苓出生于書香世家,祖父留學美國并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后曾在廈門大學教書,是當時著名的翻譯家。之后有長達20年的大西北監獄生活。《陸犯焉識》跟她的祖父有著密切聯系。
? ? 小說就是從茫茫的大西北, 遼闊的大草原開始的,時間是上世紀50年代。主人公焉識此時是個中年犯人,被大卡車從上海送到青海的荒漠中服刑,罪名是“反革命”,刑期是無期。源源到來的大卡車,嚴重破壞了原本祥和的草原生態,以至于讓那些草原之主“狼”也待不住了,開始了遷徙。而無數的囚犯則死于高原反應,死于饑餓,死于寒冷,死于開墾荒地的勞累。焉識的番號三年 后從 2868號到278號,也就是說,他成了嚴寒饑餓勞累最難以殺害的人之一 。他得以生存除去要克服嚴酷的自然環境之外,更要應對來自同類的迫害,他裝口吃,少說話,學習察言觀色,這與年輕時候一個留過洋,會說八國外語獲得博士學位的他是怎樣的不同?
? ? 時間回到三十年代的舊上海,陸焉識的家,一個有房有車的大戶人家的公子哥;隨后轉到美國華盛頓,變為風流倜儻的留學生。在美國的五年當中,焉識是一個隨和湊趣,說話俏皮,嘩眾取寵的人。他的個性是張揚的,出手是闊綽的,在他的繼母不間斷寄錢給他的日子里,他似乎忘卻了自己從哪里來?將來要回哪里去?他活得肆意而放縱,他不負責任地跟女孩子交往,然后再逃開。他無疑是聰明的,學會了多國語言,并在二十四歲的時候獲得了博士學位。
小說就這樣穿插著,一會兒在西部草原,一群犯人和犯人之一老幾(他是焉識在監獄中的名字),說到老幾這個名字,似乎在監獄,犯人都不配擁有自己的名字,都是代碼,老幾就是陸焉識的代碼!一會兒又回到焉識舊日在上海的生活,和繼母恩娘和妻子馮婉瑜之間的生活瑣事,以及留學歸來后的工作狀況。
在西部監獄中,作者描寫了除焉識之外諸多犯人的生活狀況,以及管教人員對待或者說對付犯人的態度和伎倆,還有犯人之間為掠奪有限的資源而相互傷害……其中寫到那個16歲的小犯人梁葫蘆,被堵住嘴巴,捆在馬韁繩上,被馬拉著在雪地上奔跑,后腦勺被磨得露出顱骨!還有焉識逃跑后回來,河北籍管教干部為了報復他,用死套綁住他的腿,企圖廢了他的一雙腿。在那里所有人都是缺乏尊嚴的,所有人都是茍延殘喘的。人性是黑暗的,人與人之間是戒備的,信任是不存在的。
或許是漫長的監獄生活太乏味了,焉識慢慢回憶他的前半生,回憶他的太太馮婉瑜,他發現之前自己并不了解太太,也并不喜歡她,一直以來只是被動接受那個來自繼母安排的婚姻,但在監獄中,他意識到婉瑜是愛他的,并為他默默做了很多事情,他逐漸發現婉瑜的美好,他渴望回去見見他,趁自己還有氣力。于是有了他精心策劃的逃跑,這段情節張藝謀在《歸來》中有展現。小說中,焉識九死一生,歷時幾個月,輾轉幾千公里,從青?;哪谢氐缴虾W约旱募?。但在最近接親人的時刻,為了避免給家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卻選擇了不見面,只是遠遠地跟在妻子孩子后面,感受些許親人的氣味!何等令人傷感的情節,何等無奈的人生!是誰造成這樣的痛?又是誰給了他們無謂的傷?
逃跑歸來后,焉識做了一個決定,離婚!成全妻子和孩子們,不要再因為有個罪犯父親和丈夫而備受歧視,那時候他以為自己永遠回不去了,會死在這片大草原中。作這個決定的時候他心里是絕望的吧,他割斷了自己與世界的聯系!從此了無牽掛了???可是沒想到的是,他還有恢復自由的一天,在被關了二十多年后的70年代末,他回到了上海??墒撬钠拮油耔s因患病再也認不出他!他不能跟離了婚的婉瑜住在一起,只能住在兒子家中,但每天清晨都要去看望婉瑜,陪她聊天,陪她一起等待她記憶中的丈夫回來!日復一日,在無望中等待,也在等待中和婉瑜越來越親近。令人意外的是,當他帶婉瑜回到他爭取回來的曾經住過的小樓,她竟然一下子準確地走對了路!在他們的小樓里,婉瑜安靜多了,他們復了婚,做回了夫妻!
在焉識從大西北回到上海之后,他在美國的大女兒和在比利時的弟弟曾回來探望他,弟弟不無感慨的看著那個自己曾經膜拜的聰明絕頂的哥哥,比自己老了不知多少,難過的不能自已,他說他一直在想:像阿哥這樣的天才,天底下最好的房子就該給他住,最好的汽車就該給他開,最好的吃的就該給他吃,才公平。可是他的哥哥竟然遭了那么多年的難!在弟弟和大女兒的眼中,這是怎樣地不可思議?怎樣傷害了他們最優秀的親人!
? ? ? 婉瑜在自己家中安靜地去世后,焉識開始寫作。在20多年的監獄生活中,焉識曾用盲寫 方式記下了諸多內容,聰明的他還有一項常人無法企及的特異功能,就是不用紙筆,在腦子里寫作,并且一篇一篇按順序編號,歸檔,內容不限,調理清晰。在孫女的幫助下,他完成了對這段生活的記錄。
? ? ? 故事的結局是他離開了和小女兒一起生活的房子,離開了上海,留下一封簡單的書信。帶走的只有自己的衣服和婉瑜的骨灰。
是不是那個時代的一部分人都似曾相識的經歷了一場人間浩劫呢?看完這本書我想起了前不久剛看完的余華寫的《活著》,故事不同情節不同,卻給人神似的悲愴感。
經歷過聽說過感受過大苦大悲的人,才能體悟人世間的大苦大悲情懷吧!
? 人在有生之年,多多體會一些悲苦,其實是對生命的深度體驗,對生活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