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夢,才能看到遠方。
心中有路,才能走得踏實。
1.
最近刷微博的時候看到這樣一條新聞:云南9歲男童燒傷食道,從肚皮注射米湯續命,渴望上學。視頻里的小男孩正用注射器往肚子上的瘺管里注射流食,動作已經相當熟練,家里花光所有積蓄也沒有治好,作為一名醫學生,我能理解男孩的痛苦。當記者問到:“你現在最大的希望是哪樣子?”男孩的回答不是治好病像正常人一樣生活,而是:“我希望早點回學校讀書。”看到這,我強忍的眼淚瞬間奪眶而出。一個9歲的男孩在經歷病痛折磨的時候,最大的愿望不是康復而是讀書。我想他心中一定有個偉大的夢想支撐著他努力的活著,努力的前進??v然生活給了他苦難,但他仍然報之以歌。
2.
上學期期末考試前,輔導員老師發了這樣一個文件,鼓勵同學們拋去所有消極情緒,積極備考。
作為一名醫學生,一定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因為你不知道期末考試的時候你要熬多少夜,才能換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記得一個學長在圣誕節發過的朋友圈:從來到這個大學,忘記了什么是平安夜,圣誕節,陽歷新年,也不是叫苦,是真他媽苦。
當我每天奔波在自習室和寢室之間的時候,我會想:“如果有一天我堅持不住了怎么辦?如果我想放棄怎么辦?”回答我的只有兩個詞:夢想與堅持。這時我總會想起自己鄭重宣過的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當我步入神圣醫學學府的時候,我謹莊嚴宣誓:我志愿獻身醫學……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圣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身。這段話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宣誓時的畫面總是讓我心潮澎湃,讓我忘記所有的困難,堅持奮斗。我告訴自己:這點困難算什么,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職業或生活不需要付出努力的,只要你堅持就一定會見到未來的光明??v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
3.
朋友欣欣是在學生會認識的,偶然一次的活動,讓我們兩個相似的靈魂聚集到一起,一見如故。我眼里的她是個樂觀開朗,好像從來都沒有事情可以讓她生氣。直到有一次她給我講了她的故事。她的父母在她十四歲的時候離婚了,那時的她正在上初中,每天回家后聽到的不是鍋碗瓢盆做飯的聲音,而是無止境的爭吵,她整日的哭來終止這場爭吵卻從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后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她幾近抑郁,不說話不交流。還好她有一個關心她的奶奶,讓她一點點的走出陰霾。后來她想開了,離了也好,自己再也不用忍受不堪入耳的噪音,不過就是沒有了一個完整的家而已。她說這話的時候,看似無所謂,但是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懂她的難過吧。誰不是一邊受傷,一邊學會堅強。經歷了這么多也讓我變的樂觀和堅強,明白生活是自己的,傷心也好,快樂也罷,不放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4.
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
宮崎駿的電影《起風了》是這句話完美的詮釋。電影講述了男主人公在追求夢想的路上不怕困難,即使經歷的多次失敗卻從沒放棄過,終于在自己的領域中以一己之力超越環境,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且還遇到了自己的摯愛。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隨風逝,不帶一絲傷痕。即使電影里有不足的地方,可是他卻傳達給觀眾一種堅持不懈勇敢追求的精神。
年輕的我們總會遇到困難和選擇,這也許就是青春的魅力。就像我很喜歡的那句話:青春,是與七個自己相遇。一個明媚,一個憂傷,一個華麗,一個冒險,一個倔強,一個柔軟,最后那個正在成長。
縱然前方的道路未知,但我永不會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