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些毒友留言提到一部片。
《精靈王座》。
說實話,當初在八月片單看到這部片。
Sir心里是拒絕的。
沒想到上映后,豆瓣評分居然還行——
7.4,在《大圣歸來》(8.2)和《大魚海棠》(6.6)之間。
是今夏評分最高的國產動畫。
但——
票房至今只有2413萬(上映10天)。
截圖來源:貓眼票房
比《大魚》的5.6億差得多,跟《大圣》的9.5億更沒法比。
甚至連《大頭兒子》都不如。
在Sir文章的評論區,頂得最高的評論是——
Sir第一直覺,有故事。
于是,通過后臺聯系到該毒友,原來她曾是動畫人,對于《精靈王座》慘敗這件事。
她有好多話想說。
當然沒問題。
不知道你們會怎樣。
反正,看完她這篇文章,Sir再次深深意識到——一個行業的壯大與崛起,靠一兩部作品,不可能實現。
而中國動畫最大的頑疾或許在于,絕大多數蹭動畫的人,盯著的,是那一兩部作品。
文 / 李四條
毒舌電影專稿,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2015年7月,《大圣歸來》,一顆堪比印度神油的國產偉哥,喂進無數人的心,一時之間,國漫崛起的呼聲鋪天蓋地。
我們“硬”了。
這句話在多少人腦子里嗡嗡作響。
一年后的國漫,還硬嗎?
前有《小門神》不盡人意,后有《大魚海棠》褒貶不一。國漫又“軟”,成了大勢所趨?
但我想說,有一部拼命想硬的國產動畫電影,你可曾留意到——
《精靈王座》
在寫這篇文時,和業內朋友聊天,他說,沒有必要和同期的《新大頭兒子》做比較。
他們根本就不是一個定位。
但在國人眼中,這兩部電影都是“國產動畫”——
這個標簽背后的含義就是,“不值得”。
不值得和朋友一起去欣賞,不值得向別人推薦,甚至不值得和別人爭論作品的優劣。
《大圣歸來》《小門神》《大魚海棠》,似乎這一年,值得談論的動畫只有這三部,剩下的,可以進入被盲噴的范疇。
《精靈王座》怒吼著“都滾開,讓我硬!!!”
可惜,還是萎掉了。
有必要了解這部片的制作公司——米粒影業。
該公司的第一部作品是《龍之谷:破曉奇兵》。
豆瓣7.4。
這一次對《精靈王座》的認真,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樣的皮膚才叫做調材質
《精靈王座》一個短短6秒的“生命寶玉”爆發鏡頭,經歷的是長達一個月的返修設計。
從這樣:
這樣:
到這樣:
再到最終的完成效果:
米粒特效師彭祖龍從字里行間的感嘆號,在表現著對這個鏡頭的激情。
對于視效的追求,米粒秉持著行業里相當嚴苛的標準。
每一個鏡頭的燈光都是精打細磨。
要考慮到環境光、場景對角色的影響光、特效光對角色的影響光等諸多復雜因素。
燈光師坑哥說:
一個鏡頭為了滿足導演的一個要求,改個十幾遍都是很正常的。
廢墟場中,這個畫面看似平淡。
這是即將發生戰爭的氣氛,希望在光線上有忽明忽暗的變化,呈現不穩定的感覺。
這就要求燈光師把角色的運動軌跡全部記錄下來,根據運動軌跡,畫一張黑白圖,用來控制角色在每一個地方的明暗。
然后再將圖貼在燈光上,根據導演要求,對單個鏡頭的燈光進行反復調試。
(總之一句話,燈光師在操作臺上被鏡頭干死了)
還有,對于動畫來說,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前期設定。
舉個栗子,故事里的精靈走的是“神仙”路線,所以服裝需要展現“禪意”。
更多參考了東方的剪裁和花紋。
發型也偏向漢代和唐代。
片中出現的一套婚紗,設計時做了十幾個版本。
婚紗上的葉子裝飾,來自精靈王國的重要元素,樹葉。
胸口褶皺則是參考精靈樹的造型。
整個制作過程經歷了大半年,最終才呈現這樣的效果。
好看不?
但,我并不想做一個腦殘水軍。
我要帶著無產階級的審慎目光,去看待這部國產動畫的“陽痿”。
為什么《精靈王座》萎掉?
首先,中國國產動畫市場就是個大弱雞。
作為曾經的動畫從業者,為大家搞來一點內幕消息。
你以為《大圣歸來》激發的是國產動畫的曙光?
錯。
它是為投資人炸開一扇新的大門——
帶著你的IP、情懷、預告片,你就能在各大城市落地生根,開上一家小小的動畫公司,打開你的電腦,以一個鏡頭30分鐘的速度完成一部長片。
《大圣歸來》之后,歸來的不是真正的國產動畫崛起,而是一大波投資人對速成片的渴望。
在這里我想告訴IP和情懷投資黨——
這是一個賣方市場,觀眾沒什么好選的。
為什么沒有做好宣發的《精靈王座》會如此慘淡,因為在動畫市場上,觀眾只能被引導。
你看到的是這些:
《熊出沒》《喜羊羊》
打著給小朋友看的招牌,把爹媽扯進電影院惡心一個半小時,投資方仰天長笑。
IP和情懷錯了嗎?沒錯。
低幼動畫錯了嗎?沒錯。
錯的是唯利是圖。
這些毒瘤如同前些天的《寶寶不哭》一樣,給動畫電影的臉上抹黑。
然而他們也真實存在。
《汽車人總動員》《泰迪熊之玩具大戰》
能不能再多一點,再多一點人,發現國產動畫不是只給小孩子看的,國產動畫不是專為小孩子存在的。
看到它,《精靈王座》,米粒影業。
還記得我說的米粒第一部影片名嗎——《龍之谷:破曉奇兵》。是的,第一部有一個大IP。
然而盛大爸爸在《精靈王座》階段離開了米粒,于是《精靈王座》失去了粉絲力量。
以為有了光線的支持能揚眉吐氣,但沒有IP,沒有中國情懷,陌生的西方精靈世界,光線兄弟對《精靈王座》的投入遠遠不如《大魚海棠》“十二年之約”的宣傳力度。
當然,把這場敗仗完全歸因于市場,宣發,也不公平。
《精靈王座》瞄準的是全年齡段,想要做出一部合家歡電影——
少年少女的愛。
耍寶賣萌的狗。
大場面。
有合家歡的元素就是真正的合家歡嗎?
這就要提到國產動畫第二個問題,故事。
在毒舌的推文中有這樣一段:
請忘了什么國產動畫,《大圣歸來》是一個關于救贖的故事,被拯救的不僅是大圣,更是觀眾自己,讓我們尋訪兒時最初的夢想和勇氣。
說到底,我們要的,其實是“那個人”。
在《大圣》中,我們移情于大圣,就像我們對今何在筆下的悟空一樣,看到了一個驕傲的失敗人士。
他徹頭徹尾的痛苦正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品味,我們痛哭,在痛哭中,疏泄情感,最終享受。
悲劇凈化靈魂。
同理,我們能記住《魁拔》,是因為那個有著“鳴人”系身世的男孩。
記住《哪吒》,是那種“削骨還父,削肉還母”的少年英雄之盛氣。
而現在的國產動畫,哪個讓我們移情?
《大魚海棠》的瑪麗蘇女主,無論多少人用“純粹”洗白她,都無法抹殺這個人物立在觀眾面前時,尷尬的樣子。
不是說椿不可能存在,而是在《大魚》中的她,想要的至情至圣沒能表現到。
《大魚》不敢說“別忘了國產動畫這個標簽”,它需要。
而我們希望的是,國產動畫不再需要“國產”這個前綴。
《精靈王座》在努力,可是,我們仍然不能完全移情于小魚的愛。
《精靈王座》中突出的少年愛,有導演自身的激情和沖勁,一個懵懂少年對愛的執著,不惜傷人也要追求在一起的心,可貴,可愛,可嘆。
但兩個主角的差距和障礙只有一句話“精靈和人類是不能在一起的”,人物間的障礙只有外力,莉雅不知道怎么堅守自己的責任,小魚壓根不知道什么叫責任。
這樣模糊的拉鋸戰失去了這兩個人物間本身應有的張力。
在小魚被邪惡力量控制,與莉雅相愛相殺的過程中,小魚的行動多少讓人覺得他是“自找的”。
簡單說,《精靈王座》講了一個清清楚楚的故事,但沒能講出一個動人心魄的故事。
這是它的遺憾。
這也是良心國產動畫們,共同需要面對的問題。
當對視效的追求一再提高時,動畫電影作為講故事的功能,是否被忽視了?
職業編劇,藝術總監,是動畫行業里最為稀缺的工種。
國產動畫電影是否能稱得上電影,一在故事,二才在技術。
但即使故事有硬傷,《精靈王座》所達到的高度,也不應該只留下這樣一個背影,暗淡收場。
《精靈王座》面臨的,不是一部電影的失敗,是一記當頭棒喝。
米粒出品的《三只小豬與神燈》,面向低幼市場,票房三千萬。
《精靈王座》,票房才兩千多萬。
當我們看到動畫從業者們調侃、哀嘆。
要做老板 又要有關系背景
要么就埋頭做技術,要么早點跳出來
業務、技術,最起碼我個人是做不到并存的,所以我放棄了
當我聽到我的朋友告訴我:
我要是想賺錢的話,就只能接垃圾鏡頭,十分鐘做一個,然后成為這個行業的毒瘤。
無法形容心頭被如何堵住。
軟掉的《精靈王座》死了,它的塵埃也許會變成動畫行業里的霧霾,看不到前方的動畫人們,帶著冰冷的心向市場下跪。
最終,也許是整個中國動畫的再次沉寂。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