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五月溫馨,皆因有了“母親節”。五月飄香,只因空氣溢滿了暖暖的愛。五月,每年如約而至,我不知道母親節的由來,雖然,現在有了神通廣大的網絡,在百度一搜,什么答案都有了。但我也沒想過,要去尋根問底。這并不代表我忽視這個節日,而我認為,節日只是一個形式,而對媽媽的愛,應該是每時每刻融入平凡的生活。
特定的節日,只是為了提醒健忘的人,要在這一天,好好愛媽媽。我是不需要的,我對媽媽的愛,不會因為這一天,而變得濃烈。也不會因為“母親節”的到來,才想起,要好好地去愛腳步蹣跚的媽媽。我的愛,流在血液里,早已滲入生活瑣碎的每個細節。我一天天長大了,媽媽一天天蒼老了,我越來越清楚,愛她,在每時每刻。
古語有云:“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這是對母愛,最好的詮釋了。媽媽,是個平凡的農村婦女。小時候,是個孤兒,從來沒有讀過一天書,顛沛流離的童年,讓她更加懂得愛的真諦。她的一生,只有一個主題,在生命的每一天里,為兒女,為這個家,傾盡一生的愛,我作為家里最小的孩子,再加上體弱多病的童年,得到她的呵護是最多的。
學齡前,我長期與藥罐為伴,連鄉鎮的醫生也勸放棄了。當時家里很窮,也沒能力到大醫院,接受更好的治療。如果沒有媽媽的堅持,我早就夭折了,她不斷地求醫問藥,從四處搜來民間偏方,然后,熬成藥湯,如一日三餐必須地喝著。不知是我命不該絕,還是她真的感動了蒼天,我蒼白無血絲的臉色,一天天地恢復紅潤了,終于奇跡般地康復了。
媽媽曾說過,我童年受盡苦難,未來的生活,一定是甘甜的。那時候,我還小,不知道這只是她的美好愿望而已,并不能保證,我真的擁用甜蜜的人生,記憶中,藥碗的液體,黑糊糊,氣味難聞,我沒有意識到,這是治病的良藥,但為了不讓媽媽傷心地流著淚哄我喝,我還是一飲而盡。換來的是她長長的一聲嘆息與一句:真是懂事的孩子,難為你了。
媽媽對我說:“你的生命,多磨難,來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彼€告訴我,在她懷我八個月時,一次在田地勞作摔倒了,整個腹部壓在田梗上。隨后痛了幾天,她以為,會失去我的,卻沒想到,我還能平安地降生。七十年代的農村,還是生產隊的工分制,沒有分田到戶。孕婦為賺工分,下田勞作是最正常不過的事了,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似乎一切是不可思議了,但當時,的確存在著。
我出生在熾熱如火的夏天,正是農村忙夏收秋播的雙搶季節。我出生在晚霞夕照的黃昏時分,正是媽媽勞作一天,剛歇下的時候。我至今也無法想像出,媽媽挺著大肚子,頂著夏天毒辣辣的太陽,在田里忙碌時,汗水濕透衣衫的身影,是怎樣的一種情景?
小時候,每年的生日,我幸福地享受著,媽媽為我煮的長壽面,與浮在上面那兩個金燦燦的荷包蛋,一切是那么的暖人心懷。步入社會的第一年,同事們為我慶祝生日,精致的禮品盒,多得我雙手抱不住,悅耳的生日歌,蛋糕上搖曳的燭光,讓我醉得暈眩。
在我吹熄燭火的那一刻,我感動地流淚了。繁華深處人寂寞,沒有人知道,我想起媽媽了,深深地意識到了,原來我生日的那一天,是媽媽最辛苦,最受罪的一天。最大塊的蛋糕,最真誠的祝福,應該獻給我最偉大的媽媽。
漸漸地,我終于明白了,我一直享受著媽媽關愛,來讓自己茁壯成長。時光帶走了她的青春,她的歲月,她傾盡了所有,愛到軟弱無力,一天天地蒼老……
我親愛的媽媽,愛您,從來不曾說出口,哪怕是在“母親節”這個特定的節日,但您應該感覺到的,對嗎?我愛您,在您生命的每一天,正如,您愛我,在您生命的每一天,一樣的……
【二】
記憶中,我從來沒有在母親節這天,送給媽媽禮物,但大多數時候,我會抽空回去陪媽媽,好好地聊聊天,吃一頓家常飯。媽媽是個傳統的農村婦女,打從心眼里就不在乎這些節日,更不在乎我們會送什么禮物給她。我時常在想像一個畫面,如果我抱著一束康乃馨送給她,再給她一個緊緊的擁抱,跟她說一聲:媽,母親節快樂。她會有什么反應呢?
肯定會責怪我,買花來干嘛呢?就是浪費錢。我不會去嫌棄媽媽的不懂風情,也不會去埋怨她不解甜蜜花語。因為,我知道,這些生活離她太遠了。她從小吃苦耐勞慣了,平時生活很節儉。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別老是買東西大包小包的,浪費錢,要懂得積谷防饑。買花,只能看不能吃不能用,在她眼里就是浪費錢的事兒。
媽媽不是貪財的人,也不是鉆進錢眼了,只是窮日子過怕了,知道錢對一個家庭的重要性。小時候,我們家孩子多,勞動力少,連吃飽穿暖也成問題,媽媽望著自己的孩子,一個個面黃肌瘦,挨凍受餓。那種感覺,沒有切身經歷過,是很難用心去體會的。她懂得生活的艱辛與生存的不易。所以,她從來不會多花一分她認為是浪費的錢。
在她眼里,錢都是花在刀刃上的。雖然后來,隨著我們的長大,家里生活條件慢慢改善了。她口袋里也有了幾個可以隨便零花的錢了,可她還是很節儉,把錢攢起來,說以防不時之需。媽媽對我們從來沒有任何要求,也從來不會向我們索取什么。她最大的愿望是,幾個子女把自己的小家庭過好,她就心滿意足了。
媽媽現在老了,時間都哪兒去了,我還沒有好好看看媽媽,她就蒼老得讓我不忍心去正視了。那額頭上的皺紋,在四季輪回交替中,不知不覺歲月的流逝,黑發染上白霜。她曾經引以為傲,烏黑油亮的長頭發,什么時候變得花白花白的,稀稀疏疏的發絲,挽成小小的發髻,在微風中顫抖。
她蹣跚的腳步,走在風中搖搖欲墜,不堪一擊的樣子,讓我心揪著揪著疼。媽媽,你是什么時候開始,變得這么柔弱的?怎么仿佛一眨眼間,我就錯過了你年輕時的模樣呢,我應該去向誰討回,我年輕時的媽媽?歲月,請你仁慈點,別傷害我的媽媽。
媽媽這一生,過得很平凡,用她的話說,沒做過什么大事,耕田種地,忙活家務是她生活的全部內容。而她卻用她平凡的人生,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媽媽是個孤兒,沒上過學堂,籮筐大的字也不認識幾個。卻憑著心地善良與通情達禮,在村里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在童年依稀的記憶中,她常受到讀過幾年書的嬸嬸的欺負,她的大半輩子,都在忍讓委屈中度過。更甚的是,嬸嬸常在奶奶面前慫恿,數落她的不是。奶奶也不分青紅皂白,聽信了嬸嬸的一面之詞,把家庭的糾紛全怪罪在媽媽身上。
她從來不反抗,造就嬸嬸的變本加厲。那時候的我,喜歡看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常把愛憎分明掛著嘴邊。在媽媽又一次躲在房里默默流淚時,我跑到嬸嬸面前,用我尖銳的話語罵了她一頓。
回家后媽媽沒有責怪我,只是輕輕地對我說:妯娌之間從來是難相處,家和萬事興,兩個完全不相干的人,有機緣走入一個家庭也不容易,同一屋檐下,低頭不見抬頭見,何必為雞毛蒜皮的事搞得家庭不和呢。至于你奶奶,無論她做錯什么,她也是長輩,我更不應該計較了。
從此后,我不再為媽媽出頭了,我不是怕,只是不想給她們一個指責媽媽教導無方的理由。我十二歲那年,奶奶病了,病榻前是媽媽忙碌的身影,端茶倒水,洗頭擦身都是她在忙,精明的嬸嬸躲開了.奶奶臨終前,拉著她的手,斷斷續續地說著對不起她的話。媽媽流淚了,這是感動的淚水,她多年來默默的付出與忍受,終于得到了奶奶的肯定與認可,她滿足了。
媽媽沒有文化,但她為人處事的作風,陪伴著我們成長的點點滴滴,對我們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她說過一句話:上有天,下有地,中間有良心,做人辦事,最基本就是要對得起天地良心。這句簡單的話,教會了我們為人之道,直接影響了我們的人生價值觀,這是媽媽給予我們今生最大的財富。
今天,值母親節之際,謹以此文送給我親愛的媽媽,祝媽媽節日快樂,平安健康到永遠,祝福天下的母親,有生之年,都能幸福,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