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過同事的介紹,同事的一個朋友帶著他的兒子來到我家,想讓我給他補習。這個小男孩開學上初二。和他爸爸差不多一樣高了。瘦瘦的,看上很內向。
? ? 爸爸一進客廳坐下,就開始數落兒子,說這孩子什么都不想學,成績很差。說我小學沒畢業,現在要辛辛苦苦的想辦法掙錢,那是因為我們那個時代局限,我們是沒辦法,但是你們現在不一樣了。你們現在這個時代不上學,你是沒出路的,說到激動處,他爸爸說你要不好好學習,看我不揍你。兒子說你要揍我,我就和你打。估計爸爸也僅僅是抱怨一下,因為看那架勢,孩子真的有可能和他打起來。爸爸說了一會話,因為有事就走了。
? 孩子成績不好, 對學習不感興趣。問題真的是在孩子身上嗎?
真不是。經過我和孩子的溝通發現。父母都是只小學畢業。但也都是好強的人。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把孩子很小就放在家里給老人帶。然后在外面做生意,據說媽媽經常要去外地,一去就是兩個月。他已經13歲了,父母在一起陪伴他吃飯的時間次數寥寥可數,而且這么多年父母一次也帶他出門旅行過。
? ? ? 明顯的能看出來,這是一個孤獨的、缺少關注的小孩。這孩子不僅對學習不感興趣,對于任何的體育運動也不感興趣,也沒有任何的興趣愛好,連打游戲都沒都沒興趣。每天宅在家里發呆。
? ? 教育孩子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但是再復雜的事情都有一個基本的原則,那就是愛和關注。
在物質貧乏的年代,父母省吃儉用,能讓孩子吃飽穿暖,孩子就已經很滿意了,但現在呢,在這個物質豐裕的年代。僅僅靠物質的滿足已經遠遠不夠了。父母以為是在為孩子而努力,其實孩子想要的并不是高檔玩具,名牌衣服和足夠多的零花錢,再多的物質也填補不了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注而感到自卑的心。
更有甚者。父母不僅不關注孩子,而且還一以金錢為理由來管住孩子,時常會聽到父母的抱怨,我這么拼命的工作,你要什么我給你什么,我已經全都滿足你了,可你為什么還不給我好好學習?那么從孩子的角度來解讀就是你掙錢給我花是有前提條件的。前提就是我要好好學習。父母與孩子之間就是赤裸裸的交易,而不是愛。我好好學習,我是替你學習的。如果孩子感到你的愛是有條件的,是求回報的,那他怎么可能開心?
? ? 不管是在哪個時代,對孩子來說,所謂快樂都是自己主動地想要些什么,并且靠自身的努力和忍耐獲得它,這是不會改變的。
? ? 當我們發現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的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好好想一下,問題真的是在孩子的身上嗎?還是作為父母的我們要改變自己的思維習慣呢?在這個急劇變化的時代里,父母想要保持對孩子的優勢地位可能很難哦,因為孩子的知識很快就超過父母,他們是不會心甘情愿的按照父母規定的方式生活。我們要與時俱進,不斷的學習,跟上孩子的思維。要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