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諾雷·德·巴爾扎克(Honoré·de Balzac,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國小說家,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生于法國中部圖爾城一個中產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學校學習。
畢業后不顧父母反對,毅然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但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詩體悲劇《克倫威爾》卻完全失敗。而后他與人合作從事滑稽小說和神怪小說的創作,曾一度棄文從商和經營企業,出版名著叢書等,均告失敗。商業和企業上的失敗使他債臺高筑,拖累終身,但也為他日后創作打下了厚實的生活基礎。
巴爾扎克對現實主義文學最大的貢獻在于他對典型人物形象和社會風俗的細致刻畫,并表達人物性格在社會環境中的變化和發展。他以“編年史的方式”描寫逐年描繪上升中的資產階級對貴族社會日甚一日的沖擊。他所創造的人物高老頭、葛朗臺、高布賽克、拉斯蒂涅、呂西安、貝姨、伏托冷等等幾乎已經成為文學史不同類型資產階級代表人物的樣板形象,對以后的現實主義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人間喜劇》中,巴爾扎克以同情的態度描寫了勞動群眾的貧苦生活。在敘述里昂紡織工人起義時,他指出這次起義的正義性和社會原因:“定貨停止的時候,工人因饑餓而死亡;即便是在有工可做的時候,他幾乎是半死半活地度日。任何一個苦役犯也比他們幸福。”
《高老頭》是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于1834年。
該講述主人公高老頭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喪妻,他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兩個女兒身上,為了讓她們擠進上流社會,從小給她們良好的教育,且出嫁時給了她們每人80萬法郎的陪嫁,可他的兩個女兒生活放蕩,揮金如土,他的愛輕而易舉就被金錢至上的原則戰勝了。[1]
這部作品在展示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觀的進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現《人間喜劇》的藝術成就和不足之處方面,都具有代表意義。其藝術風格是最能代表巴爾扎克的特點的作品之一。
在《高老頭》中,巴爾扎克通過拉斯蒂涅和高老頭的命運成功描繪出了階級和階級意識間的復雜關系。這種復雜關系有著歷史依據,貴族和資產階級作為兩個不同的階級,有著不同的經濟基礎、生活方式,擁有不同的價值觀念,各自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占據著主導地位。具體到法國,在這一意義上,無論是拉斯蒂涅的爬升還是高老頭的跌落,都是特定歷史情景的必然產物。
《高老頭》是《人間喜劇》中一部深具影響力的小說。也是《人間喜劇》的序幕,從這部作品開始,巴爾扎克對《人間喜劇》中的人物和情節作了統一的精心安排,使之成為有機的整體。
巴爾扎克的《高老頭》,標志著現實主義風格的成熟,也是他小說創作的最高峰,是現實主義作品的重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