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近懶癌發作~第三篇掙扎了好久才成文,這次想跟大家分享我和超過300位研究員 &創始人還有VC的持續溝通所了解到的所見所聞,希望能夠帶給閱讀本文的朋友們一些信息參考:
新的市場機會
在深圳,自動駕駛的機會開始出現
商湯入場了;硅谷的Roadstar拽著天使輪幾千萬來深圳創業;華為低調探索著;做激光雷達的速騰聚創在國內領跑;還有一個就不討論了。最近跟北美的教授聊了聊,后面還會有人進場。借用某VC說法“自動駕駛你說它未來5年會否實現,誰都不敢保證;但到了2050年路上還是人在開車會很奇怪。這是一個萬億級別的市場,誰都不想錯過”
涌動的醫學圖像市場
從商湯、依圖的融資關于用途部分都提到了醫圖,折射的是CV公司在尋求新的業務增長,而同時BAT也在爭搶相關人才,醫圖的春天如14年的人臉市場在騷動著。
小廠在悶聲發財:依圖,云叢,云天勵飛
典型的AI應用企業,尤其是在安防監控領域表現不俗,且都已實現盈利。有時找準細分市場垂直領域、快速出產品、市場推廣、政企關系可能比技術更重要。
CV大廠邁步向前
5月商湯4.11億美金B輪融資消息在朋友圈炸開了鍋,昨日又聞上半年480%業績增長(恭喜~)在數字背后我看到的是1.專注于底層算法研發的公司在突出重圍,這可能在中國互聯網科技圈是首例,背后依托的是全球頂尖的人才和龐大的中國市場;2.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在落地并帶來商業回報,已然在安防監控、人臉識別驗證、相機視頻娛樂等領域得到驗證;3.人工智能泡沫的論調可以緩一緩,至少在視覺領域不再是“風口的豬”。
研究員的春天:想繼續做學術積累聲譽,薪水還高的,你們的選擇機會更多了
先回顧一個問題:在2016年前,博士畢業都去哪了?
1.國內高校、研究所做博后、助研和講師;2.北京外企研究院(微軟英特爾三星Hulu等)還有國企花1-2年時間拿到北京戶口再說;3.出國做博后;這三類年薪通常在15-40萬。
現在呢,
先看BAT,最為活躍的當屬騰訊,包括去年成立的AI Lab,還有港中文的賈佳亞老師今年組建的優圖深圳團隊都吸引了不少青年人才,其優勢在公司平臺、研究環境、發展穩定性還有薪酬。
再看CV大廠,商湯120名博士23篇CVPR,曠視孫劍老師也在廣納賢才,后者聽說已經有IPO計劃想上船的可以留意。
本科和研究生還可以繼續抱著大牛小牛發發文章,以后讀博出國工作路子更寬,再者相較于每天疲于交付產品需求,能有點時間自由做科研真是荒漠清泉。
其他所謂AI實驗室多忙于研發,少做科研,按下不表。
關于薪酬:
120w,50w,100w,你猜他們都工作了多久?好了不賣關子:分別是碩士畢業1年,本科畢業1年,還有應屆博士。而另一組數字:50w,40w,60w,則是碩士畢業3年,本科畢業3年,還有應屆博士。區間范圍可以很大,就看你掌握的本事和對市場薪酬的了解。
北京or深圳,氣候和人才獎勵在影響你的選擇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談北京必談氣候…誠然北京是人才聚集地也是許多人畢業后的首選,但當你考慮到生活環境和健康因素,以及一直存在的高房價和戶籍限制,我們不得不去做更多思考和取舍。而南邊的深圳,依然是那個高等教育資源匱乏但市場活躍的“暴發戶”,背山面海的環境,面向海外人才的孔雀計劃(個人5年160萬,高達4000萬的團隊獎勵)都讓這座城市更顯年輕的魅力:自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