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清明節之于城市之中的我們,更像一個假期,適合踏青覓春,適合玩耍娛樂。然而清明節的印記越來越淡,留下的獨家記憶也越來越少。
小時候,清明節對于我們卻是個有趣的節日。每到這天,家家戶戶都會煮雞蛋,而我們可以肆無忌憚玩雞蛋。
臨近清明節,小伙伴們就忙碌起來了,三五成群,去集市上買五彩繩,用來編雞蛋網兜。當然,編網兜的重任還是落在大人身上。爸爸編網兜的時候,我就坐在板凳上,靜悄悄坐在爸爸旁邊,觀賞爸爸指間上舞蹈,不一會兒,五彩繽紛的雞蛋網兜就像戲法一樣編出來。
網兜編好了,我們翹首以盼的還有賣染料叫貨郎。盼望著,盼望著,叫貨郎像是收到了孩子們的心電感應一樣,終于姍姍來到了。我們拿著從爸爸媽媽要來的兩三毛錢,買上洋紅,洋黃,洋綠等各色染料,準備著在雞蛋上大顯身手。
清明節一大早,孩子們往往會很早醒來,一起玩耍。每個孩子都會裝滿花花綠綠雞蛋的網兜提在胸前,邊走邊炫耀。比一比,誰的網兜漂亮。賽一賽,誰的雞蛋大。看一看,誰的網兜里有大大的鵝蛋。
我們家的傳統是一大早去老爺爺家。那時候,老爺爺往往會根據家里的孩子數量,會煮上滿滿一大鍋雞蛋,每個人平均分上七八個雞蛋。因為家里的孩子太多,雞蛋不夠分,老爺爺就會再煮上一大鍋。一拿到雞蛋的我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清明節的重頭戲,碰雞蛋。碰雞蛋的方法是非常有講究的。一個孩子從所有雞蛋里挑一個最堅硬的雞蛋,擺好了進攻姿勢準備出戰。迎戰的孩子則將雞蛋緊緊地握在手里,露出一點點雞蛋尖。砰的一聲,結果立見分曉,一個孩子臉上洋溢著勝利的喜悅,另一個孩子則是滿臉遺憾,一邊三兩口將雞蛋吞入腹中,一邊嚷嚷著再戰一輪。在嘭嘭嘭的碰雞蛋聲中,有孩子的雞蛋全軍覆沒,有的卻完完整整。于是,我們便轉戰叔叔大爺家,用沒吃完的碎雞蛋換好雞蛋,繼續嬉笑玩耍。直到轉一圈,我們的肚子變得像雞蛋一樣圓滾滾,我們的大戰也才得以平息,心又不甘的孩子相約著明年再戰。
那時候,孩子們的嬉鬧聲,配上青青的柳枝哨,唱響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