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第一天,陰雨連綿,到了晚上,下的越發大起來。看不到清幽的月色,雖有遺憾,但好在相聚本身就已足夠令人心生歡喜,團圓才是這個節日里最美好的人間情味。那就在唐詩中欣賞中秋之月吧。
①唐·張祜《中秋月》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一年逢好夜,萬里見明時。
絕域行應久,高城下更遲。
人間系情事,何處不相思。
賞析: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就是中秋的夜晚,碧空中一輪皎潔的明月,月華如水,清輝灑滿了大地。這輪明月里有著千百年來最美好的傳說,嫦娥奔月,白兔搗月,清香滿溢的桂花酒。那輪明月寄托了人們最美好的愿望與祝福,最深情的思念與牽掛。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中秋的月光清幽、寧靜、祥和,置身在月亮的清輝中,總能觸發不同的心境和情思。月色清冷,窗前的樹葉搖曳,世界嘈雜,但心卻很靜。多少人像詩人一樣,將思念寄予明月,在夜色中把月色凝望?
作者簡介:張祜, 字承吉,唐代清河人,詩人。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②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賞析:皎皎月華照射在庭院中,小院仿佛鋪上了一層霜雪。蕭瑟的樹陰里聒噪的鴉鵲聲終于靜寂下來,進入了夢鄉。夜已深,秋露打濕了庭中的桂花。仰望明月,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豈止是桂花,還有那樹下的白兔,那揮斧的吳剛,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是如何度過這樣澄靜素潔的美好夜晚的?
普天之下人們都在望月賞月,同一輪明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是思念故土,還是在想念遠方的親人?月光的凄清,引出入骨的相思。不知道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家。“不知秋思落誰家”,一片相思蘊藉深沉。
一個“白”字,月光積水空明,澄靜素潔,讓人沉浸在清美的意境當中。一個“無”字,夜晚萬籟俱寂,絲絲寒意,輕輕拂來,不覺浮想聯翩。一個“落”字,仿佛那秋思隨著月華散落人間。這是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中秋夜,委婉動人,清美蘊藉。
作者簡介:王建,唐代詩人。字仲初,潁川人。擅長樂府詩,與張籍齊名,世稱“張王”。其以田家、蠶婦、織女、水夫等為題材的詩篇。所作《宮詞》一百首頗有名。有《王司馬集》。
外面雨聲已停,蟲鳴四起。窗內一室燈光,家人陪伴。手中溫熱的茶盞,沙發上熟睡的小貓,燈光下靜謐的文字,這樣的好時光,愿得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