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系文章作者攝于山東臺兒莊古鎮外)
隨大部隊行進,在距臺兒莊古鎮城墻外的廣場處停車,由此開啟了別具一格的古城暢想之旅。
古城墻的青赭色映著歷史味道,綿延著年輪的痕跡。城門前石拱橋上各角度眺望,亭與樓閣,廊與長堤靜靜地徜徉在似泛未泛的河的倒影中,一派琢磨不透的寧靜。
進了城門后,依次駐足于伸出陸地靜坐水面上的開闊獨亭;橫跨河兩端、造型別致、既如水面空生一暗紅色的雕梁畫棟的拱形廊、又似工人等高和風觀景的長橋,匾曰“步云”,倒真有幾分仙人的飄飄然之感。
漸漸的,同伴們三兩個一隊,各自去往了不同的景致地方。我優哉游哉向里走,直到那古鎮的中心地區——長街映入眼簾,才停下腳步。
長街筆直,然而一眼望不見盡頭,環繞著長街的,內一圈是涓涓流淌的河水,再外一圈,是獨立成群的瓦頂屋。同學們大多深入了長街,有的流連于廊亭。一跨越于河流的小橋更顯得靜謐非常,橋那邊傳來的“嘩嘩”響聲,不絕于耳,輕巧的呼吸,仿佛是在呼喚著,引領誰,前去一探究竟。
于是我走上了小橋的最頂端,可以見到河流貼著長街,延伸了很遠。綠波微漾,活水之上,長街中央,又現一座白石拱橋在天與水間勾勒出一筆淡笑。我仔細循那聲音的由來,只在不遠處,自在的劃船人,一桿使然向前行去。走過了小橋,眼前的景致分外色彩斑斕。白墻黑瓦在桃紅杏白間坐落有致。幾乎聽不到一點兒聲音,屋子的門都是緊閉的,仰望屋瓦連成的高低起伏的房頂,棱角分明又彼此交融與和諧,只聽聞粉白的花團怒放,在微風中搖曳的氣息。
最后還是要進入主要的長街中。街兩旁是各式店鋪,隔了幾家的縫隙中發現了住家的木門印。過了一段店鋪不斷,有較為寬敞的廣場,藝人彈著古琴,低沉跳躍幾聲,又一下收住。再往里走仍是店鋪,我已依稀能見街的那端,可惜時間不夠,只能回頭。
來回的一路,兩邊的溝渠中細水長流,獨行在這街道上,偶爾有幾車流動商鋪,與固定的商店相映成趣。生活,在這里有條不紊。我不禁想起了曾經走過的、那偏南地域的屯溪老街,雖都是長街,但比起屯溪的,這兒的路要更寬,一切都要更廣大與開敞,也許這就是靠北一些的亮堂堂的模式。然而,那繞街款款行游的水,那輕波微凝的水,那奔跑著展現活力的街邊小水,倒又注入了幾分江南的滋味。于是,比屯溪老街更遠闊的是它,雖無水墨色彩卻比江南水鄉更具華麗姿態的也是它,臺兒莊古城。走出長街后,回首的剎那,風吹過,卷動時光流轉,仿佛看見了,舊時的長街,一派繁華。而重建后的長街,那份古風依存。
臺兒莊古城,它的一切的一切,用最簡單的言語——一曲獨一無二,在時光中續續不朽的歌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