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封建,迷信,政治斗爭,淳樸,保守,瑣碎。作者刻畫了這樣一個中國農村的眾生相和其變遷史,有些東西變了,有些東西依舊難變。
少平在這樣一個環境中長大了,他通過讀書突破了先天環境所帶來的保守和瑣碎,但由于環境和種種原因,他沒有上成大學,突破現實的枷鎖失敗了,突破階層的行動失敗了。只得退而求其次在煤礦里靠自己的雙手贏回了自己的價值感,但始終沒有突破自己的階層,也逐漸將自己困于這個階層。
少平前兩段感情都和階層有關,也反映了少平復雜的自卑與尊嚴,同一階層郝紅梅因為想要改變階層離少平而去;不同階層的田曉霞就像個夢一樣悄悄而來有匆匆離去;
也許田曉霞并不存在,象征著少平離開農村,走向世界的執念,與突破失敗的陣痛。
結局也是夢幻的,啟示性的。
最后,當突破階層的金秀,省城的工作,愛情事業雙豐收,突破階層的機會都觸手可及時。此時的少平已經被打磨成一塊屬于大牙灣的煤炭,他的自尊,價值,人情世故,情愫都已經扎根在煤礦里,平凡的引力終究捕捉到了少平,將少平放置到了對應的軌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