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有一位個體戶朋友,獨自打理著自己的店。但是對于店里的生意總是漫不經心,很多次你造訪小店(茶室),他都不在。很多次進門的客人向你咨詢紫砂壺的信息,作為一個外行人,根本就不懂壺的泥土特點,更不清楚壺的定價規則,因此客戶總是很失望的離開了。眼巴巴的看著客戶一次次的流失,這個時候你發現這樣漫不經心的經營生意,不是長久之計。你希望朋友對于自己的茶室多一點關心,改掉一些不好的做生意的方法。請問這個時候你會怎么勸說你的朋友?
你想一想你的答案,我們接著今天的主題。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做學生的時候,有人說:你不會學習。
做工作的時候,有人說:這也不會,你怎么什么也不懂。
做媽媽的時候,有人說:你不是一個好媽媽。
做生意的時候,有人說:不會做生意,就別做。
這些話,聽上去沒有一個暴力詞匯,但殺人誅心的威力一點也不簡單。有些人會因為你的一句“你怎么這么笨”郁郁寡歡很多天,有些人會因為你的一句“不會做生意就別做”而放棄了一筆財富。諸與類似的評價有很多,我們稱之為正確的廢話。
你說我不會學習,作為朋友,也許你是希望我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或者希望我掌握一個好的學習方法。你說我什么都不懂,作為朋友,也許在你心里,你以為我對于某方面的知識掌握精通,但我并沒有達到你的期望;也許我在你心里定位是一個學霸,然而我也不是什么知識都能說出七八。當你說你不是一個好媽媽的時候,作為朋友,也許你心里希望我好好照顧自己的寶寶,不要讓某些不必要的過失傷害了寶寶。當你說不會做生意,就別做。作為朋友,也許你希望我掌握正確的生財之道,不希望我浪費時間、精力和金錢在不正確的事情上。
但你的意思,我需要很冷靜、很仔細的體會才能真正聽懂。為什么,這么簡單的感情表達,硬生生的被你復雜化了。本來無意傷害別人,卻不料傷害了別人自尊。
我們自認為是一個遵紀守法的好人,從來沒想過和暴力扯上關系。但是,仔細體會一下身邊人說話的方式,不難發現類似的暴力到處可見。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說:不帶評價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我不知道他說的對不對,但我相信他說的是對的。因為文首的案例,就是采用了這個準則和諧的輕松的化解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案例中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我的解決的方法很簡單,我說:在你沒來上班之前,已經有四撥客戶向我咨詢了那把壺的相關信息,我說老板不在,價格我也不知道,每一撥客戶聽到這里,就都走了。他的回答也讓我很滿意“看來以后我要來早點了”。聽到他說這句話,我知道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但是如果我要是直接建議他說:你以后要來早一點,做生意不能吊兒郎當。結果會怎么樣呢?首先對方根本就意識不到問題的重要性,反而會讓對方把你的建議當成對他做生意方法的一種批評。聽見批評的話,我們的反應只有兩種,一種是順從,一種是反抗。換位思考一下,當你聽到批評、指責的“建議”,你有什么感受?不高興,不管你認為對方多么誠意,不爽的感情因子還是會跳出來刺激一下你的神經。所以,避免出口傷人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不去評判別人”。當你覺得某個人因為某件事,讓你想去和對方理論或者是批評對方行為的時候,這些理論和批評,都是對別人的評判??赡茏詈玫慕鉀Q問題的方法是陳述你觀察的事實。
新年蓋特這么一條溝通準則,幫你避免出口傷人的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