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閱讀,我覺得我是深受我父親的影響,我喜歡看書,沒有什么理由,就是習慣。我爸是一個非常愛看書的人,也特別喜歡買書,而且非常愛護書。
記得小時候每次他每每買了新書,他都會重新用紙殼給它包上一層,生怕給弄壞或是弄臟了,我父親特別的珍惜他的書。那時讓我產生一種錯覺,我覺得家里面最值錢的可能就是書了。我覺得我爸買書就是特別的奢侈,家里的其他的東西他都不怎么增添。
那時候的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我對外面世界的了解也是通過我爸爸的書柜的書,也因為那些書打開了我的閱讀之旅,書柜里收藏的書比較多,也比較雜,但是我只挑我感興趣的看。看到琳瑯滿目的書,什么都想去了解一下,什么都想去探索。
看過很多書,了解了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就特別想成為一個大人,想快快長大,長大以后就可以去更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繽紛的世界。對知識的渴望在一步步地侵蝕著自己的內心。從此在內心深處就播下了一粒小小的種子,以后要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我也要像書里面那些人一樣成為有影響力的人。
通常看書的人都是想法比較多,還喜歡胡思亂想的人。經常有一些天馬行空不接地氣的想法,喜歡想象,總是幻想著幾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樣,十十幾年后的事自己又是什么樣。
我也就是在這樣有些書卷氣質的家庭氛圍下長大,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影響著我的人生觀、價值觀。讀書讓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很多事情不用父母操心,我可以自己做的很好。
父母的開明的教育,讓我成為一個獨立自主有思想的人。我可以自己決定一些事情,不需要父母來為我做決定。小時候很不喜歡我的語文老師,因為他教的那些知識我都無趣,知識對我沒什么吸引力。所以課上我是個非常不認真的學生,我都在做我自己的事情。但是成績也還馬馬虎虎,至少沒有到讓我請家長。
那時候不懂事,看書不會認真仔細的讀完每個章節,而是選擇圖片好看的,能夠引起我興趣的書。我所有的愛好,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被培養起來了。
小時候我是個很調皮的孩子,總是很貪玩,學習成績不是很好,對一切新鮮的事物又特別感興趣,從來沒有把心思花在念書這件事情上。所以從小對于讀書這件事,對我來說一點壓力都沒有。
如今看到現在的家長為小孩讀書如此費心,孩子們為讀書就有如此重的壓力。除了學習,下課后他們有上不完的補習班,周末還被家長安排了緊湊的興趣班。其實很多的興趣班并不是他們自己想去,而是在家長強烈要求去的。
想到這些真覺得我那時候的生活過得太幸福了。我過的是才是真童年,每當回憶起我的童年,都是歡聲笑語,記憶里大都是和小伙伴們玩耍的開心的日子。
閱讀,一直陪伴著我,讓我能夠清晰的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標,沒有迷失自己。但是曾經有段時間我把閱讀這事給丟了,那段時間也把自己丟掉了,好在我醒悟的比較快,又重新把閱讀這位朋友想起來了。她曾經在低谷里像是燈塔一樣,點亮了我前行的方向。現在她與我同行,帶我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