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竹梅
? ? ? ? 最近開學。忙著收拾各種衣物,采購各種生活必需品。發現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需要付出太大的辛苦與心血。路途顛簸,所帶累贅,重新安置一個自己的小窩需要不少財力物力以及時間和耐心。我曾一度渴望過的流浪生活,事實上可能并不適合我。我佩服那些敢于遠行的人,但我做不到。我一度向往過他們所經歷的種種傳奇與精彩,后來發現,任何光鮮亮麗的事情背后,都需咬著牙獨自涉水而過很多冰冷且黑暗的河流。河水刺骨,月光凜冽,不是每個人都能挺過那段孤獨絕望的旅途。
? ? ? ? 又有一段時間沒有好好讀書了。感覺一放下書本,生活似乎都變得茫然無措。焦慮,煩躁,難以平復心情,于是每天拿著手機各種翻閱。似乎是古代皇帝般日理萬機。而真的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我們么?我嘗試著關機一天,除了自己有點適應不了,似乎也沒有其他的發現。晚上翻看手機,微信群,QQ群里涌現大量信息,然而似乎沒有一條與自己有關。不覺有些挫敗感。細想下來,不過都是空虛作祟,至少翻看手機讓自己看來似乎有事可做。
? ? ? ? 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過沒有手機的生活,人生可以輕省很多。可是似乎這已然成為一種幻想,事實上這很難。每晚睡前玩一會兒手機似乎已經成為了難以更改的生活習慣。
? ? ? ? 前段時間在小說精進營討論寫作初衷,唐媽寫的一篇《不得不承認,我只是個普通人》給我感觸很深。曾幾何時,我也一度認為自己是于世難容的,大有“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這種遺世獨立,孑然一身的孤獨感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自負感。那天跟嫣兒討論這個平凡與偉大的問題,她說了一句很犀利的話,天地不仁,你憑什么認為自己是不一樣的芻狗。我開始有些不解,仔細琢磨后又甚覺精辟。的確,除卻極個別天才,每個人都是差不多的。而且仔細想想,即便有一天真的成為大文豪,那除卻文學領域,生活中不也是個平凡的普通人么。
? ? ? ? 楊絳寫給一位年輕人的回信: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一語道破天機,眼前的焦躁,難以入睡,難道不是因沒有實際行動而惴惴不安的恐慌感作祟么?
? ? ? ? 我們常常喜歡對現實做針砭時弊的諷刺與批評,而往往舍不得對自己下一丁點狠心。想起魯迅寫的《阿Q正傳》,國民的劣根性,如今依然存在。有個老師說,我甚至覺得懶惰是人的天性。
? ? ? ? 開學已有數天, 又是一段新的旅程,希望三年后的自己,無悔現在的選擇。希望三年后的自己,能變成一個自己更加喜歡的模樣。
? ? ? ? 奧斯卡·王爾德的筆下有過這么一句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獻給自己,也獻給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